◆王志香
(河北省樂亭縣新戴河初級中學)
朗讀是我國的語文傳統教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流傳千古的名言,總結了古人寶貴的治學經驗,包含著我國古代語文教法的精髓。朗讀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自讀通大意—誦讀理文脈—悟讀重積累”是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朗讀,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漸漸進入詩文所創造的意境,加深對句意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審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時也有利于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關鍵的一環。在初中階段,翻譯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譯為主。第一步是用現代漢語詞匯來替代文言詞語,這就形成了一一對應的形式。如“以蟲蟻為獸”可初步譯作“把蟲子螞蟻當作野獸”。再如“見二蟲斗草間”,對譯后為“看見兩個小蟲爭斗草間”。很顯然,這個句子不僅意思不明確,而且還缺少成份,不通順,讀著也拗口。這時,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該補充成分的要補充,該補足音節的要補齊,該調整語序的要調整,上面列的初譯“看見二個小蟲爭斗草間”,整理之后應為“(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此外,還應注意,要把譯句放到原文中去,看看它與上下文是否連貫順暢,如不連貫順暢,就在與其相連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使其全篇通暢連貫。如“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譯作“讓它們沖著煙霧飛鳴(我把這個景象)比作‘青云白鶴'的景觀。”在整個翻譯過程中,要以學生活動為主,不能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那樣,既不符合新的《語文標準》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古希臘的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學習文言文,不僅僅是會翻譯,重要的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了解文章所敘之事、所繪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我就從標題入手,告訴學生:“記”表明本文是“記敘文”;“承天寺”表明地點;“夜”表明時間;“游”就是“游玩”。學生就會說,“這個標題就是‘記敘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學又會問:“作者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樣”……此時,學生只要一聯想課堂導語和書下注釋的時代背景就明白了:“本文寫于蘇軾被貶官,謫居湖北黃州之時”,被貶官意味著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觀,看到窗外美麗的月色,便起身去尋張懷民一同賞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積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給人一種清新、空靈的感覺。最后作者由衷地發出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貶謫的悲涼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和達觀處世的態度,無不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討論到這里,對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穎奇妙的比喻,學生便心領神會了。
必須強調的是,文言文教學,千教萬教,歸根結底是要讓學生在文化上、思想上有所獲益。我們課本中所選的文言文,大多是承載著一定思想含量的作品,是要告訴后人很多道理的。初中生盡管還是十四五歲的孩子,也能在其中讀出自己的結論,從中獲取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讀文言文,要讀出歷史經驗、人生智慧,這才是最高境界!
局部精研,文言文教學應該進入到領悟文意、品味細節的層面。立意的把握離不開文章結構的研究,也離不開關鍵詞句的準確理解,教師對學生實施詞意、句意、文意——“三意”一體的文言文閱讀訓練。如《鄒忌諷齊王納諫》,“美我”的“美”,若孤立地從一詞一句看,“以……為美”,似乎也能講通,但若從事理的角度看,“有求于我”顯然是“客之美我”的原因。再從文章后面的“臣之蔽矣”的原因看,當然是因為鄒忌之妻之妾之客的“美我”,即沒有說出事實的真象。事理與文理的相互參照,使看似一個詞語的理解過程,擴展為文章整體的深入理解。
教師在講解文言文時,往往重閱讀,輕寫作,導致文言文與作文脫節。事實上,古代作品中的許多精品,在構思和表達技巧方面,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例如,層次混亂、情景脫節、描寫匱乏是中學生游記的通病,而《小石潭記》是游記中的佳品,是寫游記的絕好范例。
從表達技巧看,其優點主要表現在寫景上。其一,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結合。寫潭水的清澈,先正面描寫“水尤清冽”;再寫陽光、魚影,“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直透潭底,魚影清晰地印在潭底的石頭上,足見潭水的清澈,這是側面描寫。這種寫法,有概括,有具體,形象生動。其二,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結合。“青樹翠蔓”是靜景;“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枝條的動態。魚“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將魚的動態與靜態結合,頗有情趣。其三,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水聲“如鳴佩環”,溪岸“斗折蛇行”,“岸勢犬牙差互”,運用比喻,寫出水聲的清脆悅耳,溪岸的曲折悠長,岸勢的參差不齊;魚“似與游者相樂”,運用擬人,道出魚的多情,也是將人的喜悅之情移植在魚的身上。若能借鑒這些描寫的方法,舉一反三,寫景就會少些呆板、多些靈氣。
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依靠平時的積累,并善于在閱讀中熟練地運用。
積累離不開背誦。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詞的意義、虛詞的運用、各種句式的變化等也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過背誦可以學到古代名篇的構思立意、布局謀篇、語言修辭等方面的要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那么,需要背誦多少篇章呢?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己有明確規定。老師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能打折扣,因為這些是對每一位初中生最起碼的要求。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學生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