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阿拉爾市總工會
2014年以來,一師、阿拉爾市總工會以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為重點,著力推動工會服務職工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完善維權幫扶機制,做強維權幫扶品牌,推進保障工作體系建設,為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黨政認可、職工滿意。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以黨工共建為抓手——找準位置、納入大局,準確把握工會保障工作的切入點。師、市總工會積極爭取黨政支持,用足用好黨政賦予的資源和手段,通過聯席會議等方式,暢通民意渠道,反映職工呼聲,將工會保障工作融入師市社會管理大局。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出臺,師、市黨委都能認真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圍繞師市工作大局,全師各級工會準確把握黨政所需、職工所盼和工會所能的最佳切入點。今年,結合師、市幫扶少數民族職工群眾的工作重點,我們將農牧工子女上大學納入“金秋助學”救助范圍,并發動先進模范捐資助學。同時通過合作社入股等方式,在資金、技術方面對特困農牧工進行幫扶服務,真正實現了工會保障“為黨政分憂”、“ 拾遺補缺”的功能。
二、以保障權益為根本——源頭參與、完善機制,切實構筑工會保障工作的底線。今年以來,我們在職工工資收入、困難職工致困原因、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職工冬季取暖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有理有據促進政府出臺相關措施。我們還聯合民政、勞動等部門,建立了困難職工、下崗(失業)人員、特困學生“三大信息庫”;參與制定《再就業工作實施意見》,開展就業培訓3356人次,為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158人次,幫助實現就業127人;牽頭召開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會議,制定了《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標準》,推動工資待遇、工時工價、勞動定額等政策制定。2014年,師市企業職工工資平均增長率同比上漲11%,勞資糾紛同比下降12%。
三、以人文關懷為重點——做強品牌、體現特色,積極提升工會保障工作的影響面。師市總工會在認真做好送溫暖工程、金秋助學等傳統保障工作的同時,圍繞職工需求,結合具體實際,鼓勵基層創新“自選”動作,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點、各有千秋的“工字號”幫扶品牌。六團工會出臺《困難職工醫療互助辦法》,塔建集團工會通過項目經理認購募捐的方式,落實項目經理掛鉤貧困農民工幫扶服務;青松公司工會把駐外企業職工心理健康服務納入保障范圍,十三團工會開展發放慰問信活動,實現由單純的物質幫扶向精神關懷服務的轉變。
四、以“大保障”為目標——健全體系、縱橫發展,不斷拓展工會保障工作的覆蓋網。師、市總工會不斷加強幫扶中心規范化建設,努力構建一體化工作格局,相繼建立了25個團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和185個基層幫扶站(點),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210名,形成縱向保障體系;在就業培訓、職工大病醫療救助等方面,與勞動、民政等部門開展互聯互通、互動互補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形成橫向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