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青松建化集團工會
2013年8月26日,新疆兵團青松集團在烏魯木齊市揭牌!
企業做強做大的背后是成績:從2000年至今年僅13年時間,青松集團水泥產能由70萬噸增加到2400萬噸,是上市之初的34倍;總資產由上市前的2.3億元,增加到125億元,是上市之初的54倍;凈資產由上市前的1.85億元,上升到59.01億元,是上市之初的32倍;職均年收入從上市前的14500元增至54700元,是上市之初的3.7倍。上市以來,青松集團進行了4次融資,共募集資金67.2億元,為青松集團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7年1月,青松集團進入國家重點支持的60家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大型企業(集團)行列,開始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歷程。演繹這一跨越式發展傳奇的正是公司“首席執行官”甘軍和他的團隊。
2000年11月,甘軍擔任了集團公司的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善于思考的他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做大做強企業才有出路,如果抱殘守缺,企業必定被淘汰破產!經過深思熟慮,他和班子成員制定了“鞏固南疆,挺進北疆,做強做大水泥主業,通過資本運作,打造新疆一流的建材集團”的發展戰略,打響了“四大戰役”。
第一大戰役:鞏固南疆。
青松集團地處南疆,地廣人稀,運輸線漫長,運費高昂。實踐證明,水泥產品公路運輸半徑在150公里至300公里,鐵路運輸在400公里至500公里,再遠便因運費提高,很難有利可圖了。然而南疆城市與城市之間動輒上千公里,如果只在一地設立生產點,如何覆蓋南疆大片區域呢?
在兵團、第一師黨委的大力支持下,青松集團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新疆加快南疆三地州經濟社會發展機遇,自籌資金,相繼收購了拜城、庫車兩地的水泥企業,使得公司的水泥生產能力增加到了96萬噸。隨即公司又投資1.5億元新建了庫車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拉開了青松建化水泥主業由立窯、中空窯為主轉向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為主導的結構調整序幕。
正當甘軍帶領著他的團隊大刀闊斧地進行兼并、重組、投資建新廠的當兒,2005年水泥市場突然變得萎靡,有些人又對甘軍的“盲目冒進”表示了懷疑。為了解除大家的疑慮,甘軍邀請了“深圳飛天管理創新公司”的專家學者們到青松集團把脈。經過近半年時間考察、調研,最后得出結論是,全國水泥市場的萎縮是短暫的階段性表象,不久便會反彈復蘇,并對“青松”前階段跨越式發展作了充分的肯定。這讓甘軍一顆懸著的心徹底放下了。
迎難而上,大踏步跨越式前進,在別人畏縮不前時搶先占領橋頭堡,成了青松集團發展的理念。在這個理念支配下,青松集團先后投入50億元,通過收購、兼并和新建生產線等方式,在烏魯木齊市、五家渠、達坂城祁家溝、烏蘇、和田、巴州、克州、庫車、阿克蘇等地建設9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并配套建設了總裝機容量50MW的純低溫余熱電站,基本完成了在全國十分之一土地的南疆,沿鐵路、高等級公路,每相距300至500公里城市進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布點的戰略布局,并向北疆水泥市場進行延伸和拓展。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和基本實現了南疆乃至新疆的水泥工業結構調整。
2006年初,國家發改委出臺了在水泥行業里“上大壓小”的一系列政策,這次水泥工業的產品結構調整,限制了中小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小型水泥廠舉步維艱。“青松”早早地跳出了中小水泥企業的圈子,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之一。
第二大戰役:資本運作。
上市融資誰都知道,企業的最大矛盾之一是資金匱乏,它直接制約了企業的發展。而企業一旦上市,就會吸收大量社會資金。甘軍認為,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上市。他將他的想法拿到黨委會上討論,立刻得到班子成員的一致擁護。經過周密籌備,2003年7月,青松建化上市了!
2003年7月24日,6000萬股A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注冊資本增至18492.75萬元,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占總股本的65.90%,一師為實際控制人。青松建化進入資本市場,為企業發展鋪就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高速路。
2007年11月,青松建化再次公開增發6100萬A股,融資7.1億元。此次募集資金全部投入到占全國十分之一的南疆土地上,沿鐵路、高等級公路的州級城市,推進生產線全面升級和布點,實現水泥產品結構調整和產能擴張,實現了集團在南疆全方位覆蓋的夙愿,也標志著一個立窯水泥生產線時代的完結。到2009年,集團新型干法水泥總產量已突破90%以上,水泥年產達到730萬噸。
2010年8月,青松建化第三次配股融資成功,融資7.02億元。此次配股募集資金將用于克州、巴州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和巴州、和田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以及庫車日產12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
上市后的青松集團,先后進行了4次融資,共募集67.2億元,企業利用這筆資金加大了擴建投入。新廠迅速產生了利潤,這種良性循環很快回報了股民。由此,青松建化在股市贏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第三大戰役:挺進北疆。
大戰役硝煙還未散盡,在鞏固了南疆水泥市場的基礎上,甘軍帶領著他的團隊又開始了謀劃“挺進北疆”的戰役,把工作重心逐漸往北移,分步實施“挺進北疆”戰略。
此時恰好烏魯木齊卡子灣水泥廠破產,這家老廠由于設備落后,經營不善,造成資不抵債,被上級處以政策性破產。
青松集團領導班子多次醞釀,統一了認識:收購兼并這家水泥廠,在卡子灣新建水泥生產線。北疆戰役拉開了。2004年,青松集團投資近2億元,在烏魯木齊市卡子灣建成當時全疆單線生產規模最大的日產25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該生產線主要生產高標號水泥和特種水泥。在自治區首府,在北疆前沿陣地,青松集團楔進了一枚結實的釘子!“青松”的大動作也讓北疆的同行震驚不已,這支南疆的勁旅果真打上門來了!
2004年3月8日,青松建化投資3500萬元與天業集團等三家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組建了年產40萬噸利用電石渣生產新型干法水泥的生產線,僅用半年時間就建成投產。
2010年,甘軍和他的決策者們,在烏蘇投資4.9億元,建成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合作的年產120萬噸的烏蘇青松水泥,項目建成后,青松集團水泥總產能達到850萬噸。甘軍的“子弟兵”們一路攻城掠地,向北疆的縱深腹地英勇挺進!
2011年5月18日,青松集團烏魯木齊日產2×7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及配套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在新疆烏魯木齊市達板城區隆重開工奠基。這標志著青松集團在“挺進北疆”戰略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項目總投資近21億元,項目建成后年產熟料465萬噸,水泥650萬噸,年供電量17572萬度,協同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是青松集團“十二五”期間,實現“六大突破”,做強做優水泥主業,打造“百億”、“百年”企業的重大項目之一。項目的實施為集團公司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四大戰役:整合兵團水泥企業。
整合兵團水泥企業既是兵團黨委對青松集團發展的肯定,又是對青松集團的信任和鞭策。根據兵團黨委關于組建兵團水泥集團的決策部署,2013年,青松集團開始了對伊犁南崗建材、天業水泥的整合工作。以甘軍為首的青松集團領導層深刻認識到:此次整合采取不僅是資源、資產的整合,更是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理念的碰撞融合;要尊重南崗建材形成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和經營模式,只有文化、價值理念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才能獲得1+1>2的整合效果。為此,甘軍提出,集團公司上下要統一認識、主動進入、完備方案,按照“理念引導、包容兼顧、滲透融合”的方式,知難而進、齊心協力、扎實有序地推進整合工作。
在兵團、一師和四師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伊犁南崗建材的積極合作下,2013年8月26日,新疆兵團青松集團在烏市掛牌成立,標志著青松集團整合兵團水泥、組建兵團建材集團邁出了堅實的一步。11月25日,重組成立了伊犁青松南崗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伊犁青松南崗黨委及法人治理結構。同時,展開了以整合資源、聚焦優勢為導向,對伊犁河谷和南崗建材區域的礦產資源、目標企業開展了整合重組的前期工作。
青松集團在做大做強的同時,率先開展了創建學習型企業活動,制定了抓管理、強團隊、重創新的三大激勵機制,即:人才競爭機制、改革分配機制和目標激勵機制,為公司進行自主創新注入新的活力。近年來,公司重點研發油井水泥、抗硫水泥、大壩水泥、低堿水泥等特種水泥的高附加值產品,均獲成功。尤其是H級油井水泥生產技術、G級油井水泥生產技術,獲得美國石油學會API認證,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2010年,被上交所公布為380指數公司。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入選“央視財經50指數”,并被評選為“十佳回報公司”樣板企業,榮獲“中國上市公司誠信50強”企業。
自改制以來,青松集團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和諧勞動關系模范企業”、“全國優秀誠信企業”、“全國建材行業先進集體”、“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質量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殊榮。
而甘軍同志也先后獲得“全國第七屆優秀創業企業家”、“中國十大卓越企業管理工程師”、“建材行業改革開放30年代表人物”、“中國經濟建設杰出貢獻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有著軍人氣質和江南才子風格的甘軍,正在“青松”旗艦上一路高歌,乘勝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