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區文聯 李 紅
兵團工會主編的12萬字、240多頁的《時代榜樣》,彩色印制,圖文并重,顯得厚實而大氣,凝重而時尚。
這是獻給兵團成立60周年的書著。60名最具影響力的來自兵團的勞動模范的故事及其人生之路。通過他們,我們深深地感悟到兵團的輝煌與不朽,兵團的精神與風骨。
這是一部記錄兵團歷史的力作。不求高、大、全,定位于記述60名從平凡的崗位起步,但卻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的勞動模范的奮斗軌跡。
透過他們,透過這本書,我們看到了兵團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這本書著也因而有了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
“翻開兵團成立60周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我們看到的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創業史,是一部戰天斗地的奮斗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奉獻史。”從該書《序言》中的第一句話中,我們不難讀出編輯此書的緣起,這就是:在兵團成立60周年之際,通過編輯這部書來展示生動、鮮活的兵團歷史。
記錄歷史,古已有之。關于兵團,更有不少書著。如何使之從林立的書叢中跳將出來,吸引讀者眼球?該書沒有停留在記錄那些兵團歷史上曾發生過的轟轟烈烈的大事件上,而是以小角度、小切口為著眼點,即從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入手,再現兵團的發展、壯大歷程,正所謂“從平凡處著手,寫不凡歷史”。
這讓人想起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使《史記》成為古史資料價值特別高的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貴文獻資料。可以想象得出,如果不是選擇這樣一種記錄歷史的方式,《史記》的影響力遠非現在這樣深遠,這樣具有穿透力。
同樣,在《時代榜樣》一書中,我們讀到的是60個豐富多彩的人物故事。這些故事既獨立成篇,又是宏大的兵團發展歷史上的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把它們串連到一起的時候,一個有血有肉、可觸可碰、可感可知的兵團,一個浸染著一代代兵團人汗水的兵團,一個從荒原和戈壁灘上誕生的兵團,就這樣真實地站在了我們面前。該書的資料性、歷史性、故事性,躍然紙上。
為勞動者而歌,為勞動模范立傳,為弘揚兵團精神而著書。早在2013年6月,該書的編撰者就提出了編撰一本兵團成立60周年最具影響力勞動模范畫傳的倡議,得到了兵團工會領導的支持,并將此書編輯作為兵團成立60周年勞模表彰系列活動的內容,上報兵團黨委,得到兵團黨委的高度重視和認可,兵團工會根據兵團黨委安排,牽頭組織開展了“兵團成立60周年最具影響力勞動模范”評選活動,經各方推薦,層層篩選,從歷年兵團級以上千名勞動模范中推選出候選人,由兵團勞動模范評審會審定,并報兵團黨委批準。他們是:運輸標兵蘇長福,西北軍區特等功臣稱號獲得者賀三存,北塔山下的普通醫生李夢桃,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守仁……
他們中既有第一代軍墾戰士的身影,也有第二、三代,甚至第四代軍墾戰士的身影,并涉及各個行業。從農工到養殖戶,從科研工作者到教師,從飛行員到醫護人員……全覆蓋、寬角度,立體交叉,在顯示出縱深感的同時,解讀了兵團歷史和兵團精神:第一粒麥種是如何播進荒原的;第一片綠化帶是如何培育出來的;第一線屯墾者是如何維穩戍邊的;第一批大學生是如何從兵團走出來的……
無數個的第一,還原了一代代軍墾戰士的生活、工作場景,解答了兵團是怎樣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的,他們的精神是怎樣傳承和發揚光大的,該書因而有了獨具的史料價值、收藏價值。
“多少年過去了,滕祥增沒能融入到城市里,他忘不了自己從田野走出來的每一步,更忘不了的是十三師的土地孕育了小麥品種C21。”(見《為了大地的豐收》)
“有的成功道路上布滿了驚險與刺激,有的成功道路上平鋪著一層平淡與艱辛,而我選擇了后者。”(見《為了溫暖而盛放》)
諸如此類看似平淡,但卻讓人反復咀嚼的語言,在《時代榜樣》一書中處處可見。它們形成了該書獨具的語言風格、特色:以散文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質樸、平實,但平中見智,顯示出語言的張力;生動凝練,給人回味的空間。
任何一部流傳千年的優秀作品,僅有史料價值是不夠的。只有兼顧其文學藝術價值,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如《史記》,既是一部不朽的歷史專著,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同理,在兵團成立60周年的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時刻,要推出一部能跨越時空的有分量的作品,在保持作品的真實性的基礎上,文學性必不可少。
該書組委會嚴把語言文字關,所刊發的60篇稿件,都是幾易其稿,精心淘洗淬煉,并特意聘請業內人士嚴格把關,反復打磨而成。一行行文字因而有了聲響,有了顏色,有了兵團人特有的氣息、味道和表情,如實地描摹出兵團60年的時代環境和歷史氛圍。
該書還以感人的細節、細膩的心理刻畫,進一步強化了文章的感情與色彩,增加了感染力。如《情系北塔山》一文中這樣寫道:“由于長時間洗不上澡,頭上身上都長滿了虱子,他只好把頭發剃光,把衣服脫下來用石頭砸……晚上,當他孤零零地躺在四面透風的氈房里,聽著外面呼嘯的山風,還有不時傳來的野狼的嚎叫,他的心里充滿了恐懼。想起遠在上海的父母親人,淚水漸漸溢出了他的眼眶,順著他又黑又瘦的臉頰流下來,打濕了身下的氈片……”環境的惡劣,人物內心的沖突,赫然閃現,從一個側面展示出開發建設兵團的艱苦,從而為展現主人翁堅韌不屈的精神氣質,奠定了基礎。
60年60人。品讀這部有著紀念意義的書著,兵團人的堅強與艱辛,兵團人的幸福與歡樂,兵團人的微笑與汗水,兵團人的無悔與抉擇,構成了沉甸甸的兵團歷史。
《時代榜樣》,兵團人的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