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趙文婷
在新疆你可能聽說過少數民族之間合婚的事。但是在新疆喀什,這個以維吾爾族聚居的南疆地區,我們身邊就有一個民漢合婚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帕提古麗和高立是一對在三師醫院工作的醫生。凡是認識她倆的人,都說:她倆的結合是跨越本民族習俗的,非常不容易。但是她倆的婚姻生活卻非常幸福,是讓人羨慕的一對。帕提古麗現工作于婦產科,高立工作于骨科,倆人都在最忙的醫療戰線上,只要有些空閑時間,高立都會等著妻子帕提古麗一起下班,然后一起到幼兒園接兒子,她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這笑容是兩人經歷5年的考驗換來的。
再過4個月,高立和帕提古麗將迎來他們結婚6周年紀念日。說起她倆在一起的時光,帕提古麗目光中總有眼淚流下,她總是說,我倆從相識到相愛的確不易。
2000年6月即將畢業的帕提古麗來到三師醫院骨科實習,此時高立已經是科里的一名醫生。在一來二往的工作中,她倆相識了,相愛了。
“他很認真地教我,無論我問什么問題,他都不厭其煩地給我解釋。”帕提古麗坐在辦公桌前,一邊翻著病歷,一邊回憶他們的初戀。高立對帕提古麗的第一印象也很深刻:“她很漂亮,一口流利的漢語,性格外向。”
“一來二去,我們的感情就建立起來了,分也分不掉。”帕提古麗笑著說。就這樣,2003年這兩個來自不同民族的年輕人漸漸走到了一起,2008年7月18日兩人領取了結婚證。為了能和高立在一起,為了這一天,她忍受了不少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她不顧母親的反對,義無反顧,另一邊高立也不斷做著父母的思想工作,經過5年的愛情長跑,終于走到了一起,兩人都分外珍惜。
婚后,兩個人在生活中開始逐漸磨合。“我們從沒有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而發生過口角。他的風俗習慣我尊重,我的風俗習慣他也尊重。”帕提古麗說。
“高醫生,今天給我們帕提醫生送來了什么好吃的?”見高立拿著飯菜進來,婦產科的護士打趣道。每當帕提古麗值班期間,高立都會做好飯菜給她送過來,雖然高立自己的工作也很繁忙,但是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高立操持,就連兩人3歲的孩子,也是高立操心得更多,帕提古麗告訴我們,高立不僅能夠包容她的一切,而且十分尊重她的生活習慣。
在這個特殊的家里,高立和帕提古麗主要過肉孜節、古爾邦節等維吾爾族節日,但春節、中秋節等漢族節日,他們會去男方家拜訪。“我公公、婆婆、大姑子都很尊重我,每年的古爾邦節他們都會贈送我禮物,非常重視我們少數民族的古爾邦節,這讓我十分感動。”帕提古麗說。
而讓高立十分感動的是,母親有高血壓,妻子帕提古麗總忘不了給母親買降壓藥,給母親測量血壓,并手把手教母親如何使用儀器,婆婆、媽媽的甜美叫聲,總是讓老人樂得合不攏嘴。
2011年,34歲的帕提古麗懷孕了,從懷孕到生下兒子,整個懷孕過程嘔吐始終伴隨著帕提古麗,每次都是吃什么吐什么,為了讓帕提古麗能夠多吃一點,高立總是換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懷孕后期,帕提古麗的身子沉得躺在床上起不來。每天半夜起來上衛生間對于帕提古麗來說,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為了更好地照顧妻子,每天晚上高立都會起身扶著妻子去上衛生間,再扶著妻子躺下,每晚這樣好幾次,不厭其煩。同時每天幫妻子洗腳、按摩雙腿,只為妻子的孕期能夠舒適一些。
高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點一點地打動著丈母娘,一年后丈母娘也接受了這個漢族女婿,知道高立為女兒做的一切,看著過得很幸福的一對年輕人,老人感到十分欣慰,從心里開始接受了她倆。為了能與老人溝通對話,高立也自學維語,如今高立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日常維語,每次和妻子回去看丈母娘都能交流幾句。現在一聽說高立兩口子要回來看望老人,老人就高興萬分,逢人就說,我的漢族女婿要來看我們了!
帕提古麗常常拉著高立的手說:“現在我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兒子現在從小就會用維、漢兩種語言與人交流,現在許多人都羨慕我們。實踐證明,無論哪個民族的年輕人,只要雙方是真心相愛,彼此相互尊重,互敬互愛,民漢合婚的家庭也會過得很好、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