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梅
趙新建是十師一八六團三連一名普通職工,也是一名在團場土生土長的軍墾二代。作為兵團的一個“兵”守護這里的國門、界碑、邊境線已有25個年頭,作為團場抵邊連隊的一名普通職工,他在管理好自己大田的同時,不等不靠,找準路子,堅持走規模化設施養殖的道路,不但使自己發“羊”財,還帶動其他養殖戶和周邊農牧民從事養殖事業,為團場及地方鄉鎮設施化養殖事業和改良肉羊品種發揮了帶動作用,也為連隊職工多元增收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孩子還要上大學,光靠種地是不行的,要想生活好一點必須發展經濟。2004年開始從事養殖,主養阿勒泰大尾羊,從最初的30只發展到2010年的200只,他已從最初的養殖生手逐漸變成養殖能手,但是由于阿勒泰大尾羊生長緩慢、產羔率低、養殖成本高、利潤低,辛辛苦苦一年每只羊的利潤只有200元,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始終困擾著他。
2010年他就下定決心將200余只阿勒泰大尾羊全部賣掉,嘗試著養殖其他經濟效益好、產羔率高、適應本地養殖的的優質肉羊品種。2012年3月,一八六團選派他參加了師組織的規模化設施養殖考察組,到內蒙古巴彥淖爾、寧夏銀川、甘肅嘉峪關參觀學習,對當地的規模化設施養殖基地、優良肉羊品種以及當地的氣候條件、市場需求等情況進行了詳細了解和實地考察。這次考察讓他收獲很大,他遴選了巴彥淖爾的改良小尾寒羊、銀川灘羊、嘉峪關的純種小尾寒羊,回來后他找到技術人員幫助研究這三種羊的養殖習性,灘羊產毛率高但屬于單胎特性、純種小尾寒羊多胎率高但只能全舍飼養殖,氣候適應性差,改良小尾寒羊多胎特性氣候適應性較好。通過對比,他選擇了從巴彥淖爾改良的小尾寒羊。
這兩年,他在畜牧專家的指導下,對原來的羊全部進行了更換。2012年5月他又投資20萬元購買了200只改良小尾寒羊。由于改良小尾寒羊在一八六團乃至吉木乃縣都是一個新品種,剛購進就引來了全團各連隊養殖戶的參觀,當時吉木乃鎮政府也在計劃引進新的肉羊品種用于設施養殖,鎮領導得知他引進的新品種羊后,帶領各村領導和農牧民參觀取經。了解到由于改良后的小尾寒羊體型好、一年多胎、比較適應本地氣候,連隊職工和地方牧民對此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場就有5戶養殖戶與他聯系購買改良小尾寒羊。僅年初通過他聯系,連隊職工和地方牧民購買新品種改良小尾寒羊達1800只,對改進本地肉羊品種起到引領帶動作用。
2014年他所在連隊實施畜牧業連隊轉型,他又積極要求增加圈舍面積。新增暖圈一座,建筑面積315平方米。去年團里搞人工授精試點,開春選定在他羊群中200只小尾寒羊作為試點羊群。經過共同努力,羊群人工授精繁育率171%,受胎率80%,多胎率53%。10月底又在他羊群中開展100只小尾寒羊人工授精。
眼界寬了,思路變了。為了保證該批羊有一個較好的生活生長環境,他又投資4萬元對原有羊圈進行了改造擴建,改造溫室暖圈160平方米設置了產羔房,擴建飼料倉庫100平方米用于儲存飼料,養殖棚圈總面積擴大到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50平方米,活動場地550平方米,可以容納400只羊。為保證冬季飼草飼料充足,他投資12萬元,儲備苜蓿1000捆,購買棉籽殼20噸,葵花頭1000捆,麥草500捆,玉米6噸,并采取科學養殖技術“長草短喂、短草精喂”,各類飼草料儲存合理有序,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
由于購買羊已經花光了所有積蓄,冬季儲備飼草飼料和改造棚圈的資金還沒著落,團領導了解情況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他貸款15萬元,解決了他資金不足的難題。
為了保證第一批羊能夠順利受孕產羔,保證質量,他又投資2萬元從一八一團購買了六只改良小尾寒羊的種公羊。目前200只羊全部完成受孕,預計到今年3月中旬產羔,由于品種好第一胎雙羔率可以達到65%。
近兩年,他先后自籌資金投資65萬元購買羊只、儲備飼草飼料和改造棚圈,養殖場也越做越大,由原來的幾十只發展到了現在的近600只的羊群。根據去年的養殖情況來看,這批羊兩年三胎是沒有問題的,今年3月份第一胎雙羔率55%計算,有330只羊羔,到今年10月份第二胎雙羔率可以達到70%以上,可以存欄400只羊羔,每只按600元銷售可以達到30萬元的收益,去掉成本可以達到10萬元的利潤,兩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資實現盈利。
對于今后的發展,他又有了一個新的夢想,想繼續擴大規模,擁有一座現代化程度較高、規模更大的養殖場,把養殖戶集中起來,成立養羊專業合作社,實行服務統一、銷售統一,帶動更多的養殖戶通過養羊走上致富路。他希望有更多的職工群眾能和自己一樣守著邊境線,和他一起發“羊”財,依靠養羊這個產業,早日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