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軍
加快建立職工誠信考評體系,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對于兵團具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必須由黨委統領、行政主導,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協同一致,強力推進。
近年來,內地新職工成為團場職工的主體。由于沒有經歷兵團建設初期的磨礪和洗禮,加之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思想觀念、生活習性、地域文化不同,對團場經濟體制、承包經營改革方略、政策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導致他們的奉獻意識、感恩意識、誠信意識、集體意識、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存在“盈利靠自己、虧損怪團場”,有的職工“富了口袋窮了腦袋”,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嚴重影響了兵團職工隊伍形象。針對這些問題,各級黨委需要高度重視,深入調查研究,從頂層設計入手,從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入手,從傳承弘揚兵團精神、老兵精神、三五九旅精神入手,采取“一把手”推動,各部門協作,各級組織積極參與的形式全面加強職工誠信教育。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促內化。首先,要充分發揮文化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作用,把“三個倡導”納入職工誠信教育總體規劃,貫穿到行業生產各個階段,覆蓋到所有職工群眾,做到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頭腦。可以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宣講活動,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增進職工群眾的情感認同、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增強職工群眾信守規章制度的自覺性、自信心、自豪感。如:二師鐵門關市采取編唱職工誠信歌謠、印發誠信知識手冊、舉辦知識競賽、編排文藝節目、開展“六個10”評選等,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是注重融入貫穿促轉化。要把誠信體系建設的要求融入兵團全面建設之中,轉化為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誠信社會的政策導向、利益導向和體制機制。把誠信體系建設的要求貫穿到“法治兵團”的實踐中,用法律、制度的權威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建立落實誠信建設的規章制度,使誠信體系建設具象化、制度化。要把職工誠信教育融入居民公約、連規民約、干部準則等行為準則之中,使之成為職工群眾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三是推動實踐養成促優化。要堅持“聚集在精神層面,落腳在實踐層面”,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著力解決好誠信體系建設的操作性、機制性問題,使誠信真正成為職工思想的羅盤和坐標、行動的指南和歸依。采取引導職工群眾自我教育、自我表現、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辦法。力求使誠信觀念、誠信體系煥發出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驅動力。比如:二師開展的“身邊好人故事多”宣講,“誠信職工”評選,“雙豐好人”評選,都是很好的載體。
四是抓好氛圍營造促強化。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育良好心態,抵制消極現象,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良好社會風氣。各級新聞媒體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滿腔熱情地宣傳“守信受益、失信受罰”的事例和典型,理直氣壯地批評違背誠信道義、喪失道德底線、誠信缺失等丑陋行為。
一是建立組織領導機制,建立由組織、紀委、政法、司法、勞資、群團組織、社區等多部門聯合參與、統一共享的信息平臺,歸集各部門掌握的信息,對信息共享機制進行探索。各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充分發揮行業管理優勢,逐步推進行業職工誠信建設。以市場化的手段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懲戒”機制。只有當信用信息可以查詢匹配,才能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制”,從而提高失信的成本,才能讓守信者享受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回報。
二是健全長效機制。要建立責任機制,把職工誠信體系建設與推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督查機制,實行綜合評價考核,建立獎懲機制,褒揚誠信行為,使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得到伸張,違背誠信體系的行為受到批評和懲戒。要采取為每個干部職工建立誠信考評卡的辦法,對每一名職工在生產、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行記錄,并結合職工教育管理工作,對誠信行為予以加分表揚,對失信行為進行扣分批評,年底通過匯總考核分評定誠信等級。考核結果必須與土地承包、貼息貸款、子女就業、推先評優、子女參加工作等掛鉤。
三是要明確各級黨組織“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在工作部署和推進過程中,“一把手”要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督查,形成頂層主導、基層主抓、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誠信等級的評估結合職工教育管理考核工作,做到一季度一評定,一年一總評,評選有結果,優劣有獎懲。
四是要通過對全社會的誠信宣傳教育,普及信用知識,增強廣大職工群眾的誠信意識和守法意識,提高職工群眾的信用風險防范和自我保護能力,營造"有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氛圍,形成全民自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要唱響“人人講誠信、人人爭先進”的主旋律,廣泛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社會輿論氛圍,帶動廣大職工群眾共同參與建成誠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