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乾
(新沂市第一中學 江蘇 新沂 221400)
伴隨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原新一輪增長的人口將在未來三五年內升入高中,高中現階段的教室及輔助設施將遠遠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而基建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發現了這個問題,提前預判,采取措施,同時國家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學校為了應對這一情況,擴大學校規模,優化辦學條件,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也是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大力投入學校基建工作。面對增多的運營建設資金,如何有效合理控制建設成本,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提高學校基建工作的經濟效益,成為了當前學校工作的重點。
近年來,由于國家不斷增加基本建設項目導致了資金需求量增加。對于學校而言,普遍存在過度融資現象,給學校財務造成極大的壓力,造成日后學校運營資金不足。如在各高中學校申報基建投資計劃時,預計支出的數額往往大于學校財務支出的數額,其申報年度自籌計劃錢財數目較大,并且存在冗雜混亂等等現象,大于學校財務支出計劃,這些財務上的不匹配也導致了基建工程的成本管控困難。許多學校面臨資金嚴重不足的時候,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僅為政府投入和學費,而這些單一的來源方式也不能夠滿足學校擴大基建的要求,從而采取借貸方式進行融資。學校借貸規劃不合理,增加后期的財務負擔,影響以后的健康發展,甚至因債務問題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開展,同時也導致了基建的成本管理問題。
一些學校往往存在如此現象,即為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問題,采取邊向上級部門,例如向政府等部門提前報批,與此同時一邊設計一邊施工,導致設計緊迫,缺乏科學性,并且未取得完整報批手續,缺乏施工的合法和合理性,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就開始開展施工工作。另外,學校為了繞開合理合法性的約束,將大項目進行細分,把其分為若干小項目,從而繞開政府基建招投標規定資金上限,導致施工工程的繁瑣重復,并且在招標過程中,出現重復招標等不合理現象發生。抑或有些學校不根據招標計劃行事,不依法上報招標計劃,不通過招標進行采購,反而偷偷運用違法手段,通過“詢價”的方式進行采購。
有些學校基礎建設計劃不合理,如項目資金安排預算不足,某些學校存在基建項目重復現象,個別學校在工程結算時,賬目混亂財務管理不合理,導致采購的材料和設備重復,使工程預算增多。還有些學校為爭項目、搶時間,時間上的緊迫性導致學校的基建工程規劃不合理。一些學校對于基建工程的實際調查研究不夠,所編寫的報告往往與實際建設情況差距較大。某些學校沒有相應的招投標制度,沒有建立健全項目資金預算編制制度等。
學校本身作為教學場所,其職能是育才樹人,為國家提供人才的土壤,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后備力量,是國家持續發展和強大的保障。而學校中缺乏規劃基建工作建設項目的專業人才,學校基建沒有核心的人員,學校基建沒有創新性,在對基建工作的投資建設規劃上也缺乏科學性。沒有完善的基建管理體系。有些學校由于前期沒有充分論證,事先沒有向政府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申請及批復,先期開工,導致基建項目前期費用的墊付,事后政府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不予認可,導致學校有限的資金用于基建而無法得到及時補充,工程無限延期,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甚至舉步維艱。
學校進行基建工程時往往缺少必要的監督,相對于上級部門而言,政府財政職能部門對于某些超支預算建設的學校的監管力度不足,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并引導改正,對實際施工過程中的超出預算項目的運作監督不及時。而學校內審機構更是如此,內審機構監督不力,沒有對基建工作的成本管控做到全面監督,內審機構形同虛設。
現如今各學校面臨的普遍現象是在設計方案審核時,由于專業審核人員的缺失,導致審核出現漏洞從而致使計劃不完善,學校如今只能由行政領導會審,而行政管理階層對基建工程了解甚淺,導致設計方案論證修改和審核出現漏洞。以上這些現象出現,表明加強設計方案的審核工作迫在眉睫。
規范材料競購首先要規范工程招投標程序。而所謂的工程招標程序是指學校基建工作對工程項目用的儀器設備、材料的采購要實行招標,對工程招標程序規范時要首先保證其公平公開性,這樣可以實現公平競爭,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基建質量,控制材料成本增加采購的透明度。另外,在材料采購過程中,可以采取就近原則。由于供應商充足,為了減少采購人員頻繁的外出,節約外出的成本、避免其違紀行為發生,可以就近選擇性價比高的供應商。這樣,很好的控制了材料競購方面的成本。總而言之,學校應該先樹立成本意識,嚴格成本的開支,并且工程項目應該具有規劃性和科學合理性,從而避免基建超支現象發生。
人工費在基建項目中占著重要位置,其費用支出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在10%,所以如何在人工費上進行節約也是基建過程中應該考慮的重點。人工費重點浪費在返工上面,施工時應該加強質量管理,以控制返工率。監督人員應嚴格實行監督管理,控制基建工程和采購材料的質量,對其進行嚴格審查和驗收,做好質量檢測,采取有效措施,堅決避免返工現象。學校應該力求達到性價比最高,并且學校應該合理分配人力資源,使每個人員都配置與其能力相適應的工作。
加大基建工作中工程量的審計監督核實力度,在基建工作開展之前,應首先核算工程量,做好工程量核算清單。在基建項目開工到竣工這段時間,校方應參照原核算清單,對工程量進行核實。如果因設計變更需增減基建項目工程量的,工程指揮必須及時將設計變更工程量增(減)方案報學校招投標領導小組。工程量增加在5 萬元以下的(不含5 萬元),由工程指揮根據設計單位變更通知、監理確認、學校領導審核確認、中介機構編制預算確定;工程量增加在5 萬元以上10 萬元以下的(不含10萬元),由工程指揮部報學校領導班子討論確定;工程量增加在10 萬元以上的,原則上通過招投標選擇施工單位。以上的所有變更均應同時上報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為以后審計定案后資金的落實提供有力的保障。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本著“科教興國”戰略,國家和各級政府對教育重視不斷加大,對學校的基建、擴建、改建的投入也持續增加。而對學校本身而言,為了教書育人,為國家提供需要的人才,也不斷開展基建工作,其資金的來源主要尋求政府支持,這樣學校可以用于正常教學運行和添置教學設備的經費也較為充足,為學校教育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面對著數量不斷增加的學校基建工作項目,以及面對現如今學校基建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學校要如何有效對成本費用進行管控,關乎著學校未來的發展,同樣關乎國家的未來發展。
[1]侯紅英.高校基建項目決策與設計階段成本控制研究[N]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2]于小五.淺議加強學校財務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國科技財富,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