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鵬
(呼倫貝爾市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站 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一是經費超支問題嚴重。從中央到地方,從黨政機關到職能部門到社團組織,從本級單位到下屬機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經費超支的問題。如2012年審計署對57個中央部門單位的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結果顯示,近八成中央部門預算超支。二是費用轉嫁問題突出。部分單位為了規避“三公”經費超支的問題,就想方設法將費用轉嫁給下級單位,由于存在隸屬關系,下級單位往往又無法予以反對,只能被動接受。同時,一些行政單位長期占用下屬單位的資源,如人員編制、車輛等,并藉此達到轉嫁“三公”費用成本的目的。三是經費使用名目繁多?!叭苯涃M本來是指公務接待、公車使用、公費出國(境)學習三塊費用,本來定義相對嚴苛,經費使用范圍有限。但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權力腐敗意識的滋長和監管的缺位,諸如土特產、煙酒禮品、溫泉洗浴、桑拿按摩、KTV、國(境)外旅游等都被納入經費使用范圍,花樣翻新。
“三公”經費只是對政府、社會對公務接待、公車使用和公費出國三塊費用的統稱,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會計核算科目。因此,在財務入賬處理上相對比較靈活,實際操作中許多行政單位將“三公”經費改頭換面,以差旅費、會議費、辦公用品等其他費用的形式入賬。另一方面,部分單位還存在預算外收入,這部分收入并沒有納入預算監管,但卻很有可能也被用到“三公”經費的使用中,使得“三公”經費的核算失真,難以達到有效的監管目的。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存在本級單位將部分費用轉嫁給下屬機構,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費用核算不實的問題。
當前不少行政單位在“三公”經費公開方面,仍然做得不夠多、不夠好、不夠主動,主要表現在:一是公開渠道過窄。許多行政單位雖然是公開了“三公”經費支出信息,但是頁面隱藏比較隱蔽,很難尋找;有的則是上傳的掃描版,看起來費勁。這些難免給人以故意逃避監督的嫌疑。二是公開信息過少。在信息公開上,缺乏必要的明細支出,只有總的預算支出金額,使得社會外界依然無法對“三公”經費的使用去向及合理性進行一個準確科學的評判。如深圳38個部門在2013年曬“三公”經費時,依然缺乏明細支出,或者只有比較粗的明細,缺乏更深入更能夠讓群眾看得懂的明細。三是公開時間過緩?!叭苯涃M理應在預算年度終結后,及時向社會各界予以公開,接受監督。然而事實上,不少行政單位都是能拖就拖,實在拖不過才公布出來。很多單位將本應是上半年就應公布的去年經費決算情況放到下半年公布,或是同其他熱點消息一同公布,削弱“三公”經費信息的吸引力。此外,公布形式和內容的不統一也造成了社會閱讀和監督各地“三公”經費信息的困難。
目前在行政單位“三公”經費的監管上,存在“難、軟、散”的問題。目前在“三公”經費上,主要實行的是預算總額的監督管理,在具體的經費支出上,由于行政單位經濟活動的復雜性與多樣性,難以監管到位。如行政單位的公務接待費用,是不是全部用到該用的范圍內,還是存在其他部分超范圍使用的情況,難以監管。而且當前消費場所為了招攬生意,往往也利用稅務監管漏洞,開列其它類型發票,如酒店住宿卻開辦公用品發票等,增加了費用監管的難度。而且,由于當前體制的特殊原因,人大、財政等在監督同級黨政機關時,或是出于都是“自家人”不必過緊反正是公家錢、或是出于畏懼黨政一把手等心理原因,監督疲軟,在預算審批和決算審計中,存在走過場行為。再一個就是散,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制度監管體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多部門聯合監管的合力,使得監管存在空擋。
“三公”經費久高不下,根子還是出在思想上。一些機關干部長期囿于官僚思維,工作浮在面上,不肯踏踏實實沉下來做事,愛叫苦、愛叫累。改革開放后,伴隨著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的引進,也傳進來一些糟粕的思想,如拜金主義、物質主義等。部分黨員干部受到這些糟粕思想的腐蝕,追求物質享受、迷戀權力帶來的金錢和地位等,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因此,要增強“三公”經費管理,首先要從改造黨員干部的思想意識做起。應深入推進反“四風”建設,繼續踐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努力使黨員干部做到“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切實增強公費管理和支出意識。
行政單位“三公”經費的管理,要從“進”和“出”兩個方面做好工作。“進”就是財政經費的審批與撥付,主要是行政單位的預算經費。應繼續推進和完善部門預算管理,新《預算法》于2015年元旦起實施,財政部和各地要就《預算法》的實施出臺配套法規、規章,強化《預算法》的執行效果。同時,應增強人大的預算審批職能,在預算審批過程中可適當引入內部聽證、專家討論等環節,增強預算審批的科學性。預算一旦經過審批,嚴格上不應予以變動,以確保預算的嚴肅性和剛性。同時,應加快規范預算外收入,全面推行預算管理,避免出現預算管理真空。另一方面,在經費的“支出”管理方面,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及時健全“三公”經費管理制度,科學制定相關標準,如公務接待標準等。在會計核算科目上,應按照經濟活動實際科學列增會計科目,如實反映公務接待活動。推進公務卡結算,盡量減少現金支出。加強報銷管理,加大報賬員素質建設,對于不合規范的單據一律不予報銷。同時,應建立起財務負責人制度,嚴格落實一把手財務總負責制。嚴格公車車輛編制管理,加快公車改革,著力運用市場化方式提供公車解決方案。
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要切實加強對行政單位的“三公”經費管理,就必須認真推進財務公開,讓行政單位的財務活動在陽光下運行,增強財務活動的透明度與可信度。立法部門應加快信息立法工作,目前我國僅有《信息公開條例》這一部行政法規,而且法規內容太粗,無法執行。未來,立法部門和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快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律建設,同時細化法律條文,如在公開內容、公開渠道、公開方式、公開時間上給予統一而具體的規定,避免地方上各自為政。同時,對于地方政府公開的“三公”預算報告,可以通過財政部門統一招標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獨立審計,檢驗預算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在公開之外,還應建立起完善的財務監督體系,通過人大、財政、審計等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力量,構建起對“三公”管理的多維監督機制。
“三公”經費管理,涉及面廣、管理難度大,各行政單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認識。要切實推進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扎實開展反“四風”建設,完善“三公”經費管理制度,加快推進財務公開,增強財務資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1]楊紹林.對加強行政事業單位“三公”經費管理的建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5).
[2]吳君.行政主管單位如何加強“三公”經費的管理[J].商業經濟,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