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芬
(浦城縣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 福建·浦城 353400)
目前來說,我國自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之后,會計的基礎性工作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制度基礎。但是從會計監督方面來說,卻依然亟待改善。由于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只留下兩種支付方式,即財政直接支付與財政授權支付。其中,工資與基本建設,政府采購類是選擇國庫直接支付,剩下的所有支付行為都是財政授權支付方式。一方面,國庫采用直接支付的方式時,資金的使用單位需要向上級的財政部門進行申報。其中資金的使用項目必須通過申批后,相應的賬戶才會撥入資金。直接支付的方式拉伸了款項入賬的時間,單據的轉接,事項的交接過程延長,這些都不利于會計信息傳遞與監督。另一方面,采用財政授權支付時,會計支付監督力度下降,較易產生預算單位套取資金或者轉移資金,甚至會出現挪用資金的問題。
在國庫支付的管理過程中,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內容就是完成好財務管理與實物管理的一一對應。但是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會計財務人員與核算單位是相互獨立的,所以對其的監督管理只能是在購建環節里。這也就意味著,在購建環節之后的使用,管理,回收等環節都無法進行有效的清查與核對。效率低下的清查與核對,也就容易產生賬實不符,或者資產流失。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核算單位認為自身的審核由國庫支付財務人員把關,國庫支付財務人員則認為財務權由核算單位自己把握,所申報的財務內容責任應由核算單位自己承擔。但核算單位的報賬人員則自身的責任界定為出納與開單據人員,認為最終的申報能否通過,在于國庫支付的財務人員。責任不清的問題也就會造成各方的會計工作流于形式。再加上很多單位的財會人員對于國庫集中支付的政策理解水平不高,業務能力不足,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就容易造成疏漏與錯處。而目前來說,國庫集中支付沒有一個統一的法律支持,它是建立在政府部門文件上的一種支付方式。現行的財會法律與制度依然是以國庫分散支付方式為基礎的,政策法規的滯后也就帶來了相應的風險。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重點在于提高預算單位的預算編制科學性。但目前來說,由于部門預算科學性待提高,詳細度不足,財政部門若想通過國庫直接撥付與授權撥付進行資金效率的提升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預算指標項目的編制,預算指標項目的編制不完善,項目支出透明度不高,支付程序不規范,這些都造成了預算方面的問題。
不論是哪種支付方式,都需要有專門的監管體制。一方面要在國庫支付制度下,對支付過程中的內部監督機制進行細化,針對性進行監督與核查。另一方面,在現有的財政監督制度下,要開展起部門與公眾對財政資金的監督工作,把對資金財政的監管進行優化,透明化,制度化,細節化,提高監管工作的全面性。
基于此,一方面要提高相關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與政策理解水平,對部門預算進行科學完善地編制。對從事財政預算工作的人員進行從嚴選拔,政治覺悟高,責任心強,學習能力與業務素質過硬的人才方可從事這一工作。大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高其道德水平。同時也要建立起完善的考評機制,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監管,及時發現超出預算的項目,行為依制度進行管理與考核。修訂原有的《預算法》,對預算會計制度進行完善,以保證其符合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為其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據。
現在的國庫集中支付主要監管在于資金撥入前的審批上,對于資金的后續使用情況,使用效率都沒有相應的措施。由于管理上后續不足,環節細致度不足,資產流失的可能性大增。基于此,也就產生了當下資金一旦支付后就完全失去監管的情況。基于此,一方面要建立起科學客觀的財務管理方法,對直接支付與授權支付進行責任界定與認定。指定相關部門專門進行資產的后續管理與監督,責任劃分清晰,崗位相互牽制。考慮到國庫集中支付下,賬戶風險問題,應著眼于推進公務卡的制度,采用公務卡進行結算來達到財政動態管理監督的作用。重點對現金支付進行監管,避免腐敗與挪用。如可選擇政府采購制度來提高支出的科學性與公開性。
由于目前我國的預算年度是從每年的1 月1 日到12月31 日,但進行預算審批的各級人大則要在每年3 月開會,這也就形成了1 月到3 月間預算的執行缺少法律與制度監管的現狀。再加上預算科目不準確,審批時就很影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正確落實。同時,國庫集中支付的法律依據目前依然沒有,威懾性與約束力不足,這些都會影響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長遠運行。
基于此,一方面,可以考慮采用國外跨年制的預算制,把1 月1 日到12 月31 日更改為上年4 月1 日到第二年3 月31 日。當然,也可以酌情改變人大的開會日期,把全年預算工作做到位,規范化預算項目。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個良好而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從外部運行進行部門間的監督,從內部運行進行業務間的監督。從監督周期上,要設定日常的周期性監督與專業的抽查性監督。把事前監督做到位,事中監督做細做實,事后監督做透明,才能達到監督的應有效果。為了達到這一效果,財政部門應從資金運行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各級政府的審計部門應從會計制度方面進行外部監督。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務委員會則要積極進行外部監督,讓社會與公眾參與到監督過程中來,提高監督的公開性。作為政府支出部門,則要與供應商一起,對國庫資金的結算過程與支付程序進行監督。
國庫集中支付問題目前來說,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作為被世界上很多國家廣泛采用的一種制度,它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但初級發展階段的現狀也讓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善改進。要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就要從國情入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進行改進,逐步建立起一套適應中國國情財政管理制度。
基于此,一方面要適應國庫集中支付的現有制度,推進電算信息化的普及。做好會計核算系統的現代化工作,以信息化管理,電子化管理為方向,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讓財務預算審批程序規范化,具可追溯性,進一步提升會計核算工作與財務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求單位財務會計工作必須與財政部門多溝通,多交流,會計信息應保證其及時性與全面性。同時,對預算單位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要提出確實的要求,從預算項目著手,逐條清理,逐條審核,對每筆資金的流動去向原因都要有賬可查,有賬必查,并把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中來,根據其工作質量核批其資金。強化財務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尤其是會計電算化的水平要嚴格把關,鼓勵會計從業人員考證、培訓、進修,進一步優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專業性。
[1]鄒艷.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21).
[2]丁鵬.關于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外資,2011,(13).
[3]王思榮.楊柳青.試析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