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單縣曹莊鄉財政所 山東·單縣 274300)
我國是農業大國,關注農民的切身問題,減少農民的負擔是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一直所努力的目標,而鄉鎮財政制度的好壞與我國農民負擔的輕重有著必然的聯系,而且對于國家的發展進步以及社會的穩定程度都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由于現行的鄉鎮財政制度不能很好的適應現代農民的財政需求,或者由于相關的財政制度不夠完善、沒有做好監管工作等問題導致了農民的負擔在不斷加重,雖然政府等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減輕農民的負擔,但是現行階段農民的負擔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雖然黨和政府一直在強調減輕農民負擔的問題,逐漸成為黨和政府十分關注的問題,但是我國大部分的農民還存在著較重的負擔,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地方的領導對于國家下達的財政政策不重視,對于農民的減負的問題認識不是很深入;另一方面就是相關的財政政策不完善,在制定時不能適應農民現在的生活狀況,對于很多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的農民來說根本無力支付較多的政府財政;鄉鎮財政的收入僅僅限于向農民收取一些費用,沒有其他的收入,而且政府的相關支出比較大,這就導致農民的負擔比較重,雖然有些地區農民的負擔問題在政府的努力下得到了一些緩解,但是對于多數的農民來說負擔還是相對較重的。
統收統支的管理制度就是指財政大權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中,中央政府處于主導地位,對于各個鄉鎮的財政制度全部由政府統一制定,這就導致鄉鎮的財政制度不能很好的適應每個鄉鎮的具體情況,沒有地區的特色,制度很難順利的施行,而且施行起來也會覺得制度與實際情況是兩張皮,再加之財政大權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中,鄉鎮政府在需要支配一些資金時需要中央政府的審批,過程比較復雜,政府就只能通過加重農民的稅收來獲得一定的資金,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農民的負擔,這是鄉鎮財政制度普遍存在的缺陷。
鄉鎮的財政收入主要靠相關的稅收工作來獲得,然而現行的稅收征管政策與財政體制不符合,由于鄉鎮中稅源的減少,鄉鎮政府財政的工作重心就發生了轉移,導致相關的財政政策閑置,而且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由于稅源的減少也在不斷的降低,一個稅務機構就會對多個鄉鎮進行管轄,這樣原有的財政體制不能及時的進行完善和修改,就導致現在的稅收工作沒有切實可行的體制做監管,難免在執行時存在貪污腐敗等問題,從某個角度來講也就是在加重農民的負擔。
在好多鄉鎮,雖然政府以及縣級單位已經按照國家的要求落實了相關的惠農補貼,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這些惠農補貼依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負擔問題,沒有建立代表農民權利的鄉鎮財政制度就不能很好的代表農民的權益解決農民的負擔問題,相關的政策法規沒有得到及時的完善和修整,沒有做到有法必依,這嚴重阻礙了農民負擔問題的有效解決。
好多的鄉鎮財政制度都缺乏相關的管理和監管制度,在進行財政稅收時沒有合理的監管體制就會因為人為因素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出現貪污腐敗或者稅收不合理等現象,還會在財政管理、財政支出以及相關的財政考核等方面出現問題,使財政收入和支出沒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就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減輕農民的負擔是黨中央和其他相關部門十分重視的問題,而完善鄉鎮財政制度,克服其中的不足和缺陷是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而確立以農民主權權利為基礎的鄉鎮財政體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民的主權,讓農民在現在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確立農民的主權。
1.鼓勵農民自主創業
要想促進鄉鎮財政的收入,就要提高農民的收入,而鼓勵農民自主產業就能很好的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鄉鎮財政制度中擬定一些適合本企業發展的自主創業目標和方向,并且給予一些優惠政策,這樣就能夠讓農民充分的享受自己的主權,就會有勞動積極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鄉鎮企業的財政收入,減輕農民的負擔。
2.樹立主權意識
要積極的引導和培養農民,在相關的制度規定上擬定一些規章制度,要求專門的人員對農民定期的進行培養,提高他們的主權意識,還要引導農民用合理的方法維護自己的主權,要多與政府溝通,而不是為了自己的主權做出一些魯莽的既不利于自己的生活又不利于國家發展的行為。
這種方法的施行首先要保證鄉鎮財政的地位不變動,之后縣級政府要嚴格和改善對鄉鎮的轉移支付體制,可以根據每個鄉鎮的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措施,每個鄉鎮的人員和大小不同,所以在施行時也要有所不同,對于鄉鎮的支出要做好記錄工作,對于每個鄉鎮的補助也要按照實際情況進行籌備和運作,努力讓更多鄉鎮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達到平衡化。
減輕農民的負擔,簡單的講就是增加農民的收入,而做好鄉鎮財務機構財產的預算管理工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農民的負擔。所以對于鄉鎮的財政支出計劃縣級政府要對其進行核對,檢查是否準確和合理,在進行計劃擬定時縣級政府要參與到鄉鎮政府的計劃擬定中,要對其支出的項目進行審核,當相關的項目需要整治或者需要其他資金時需要經過縣級政府的批準和審核,這樣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投入,防止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失,從某方面來說也是在減輕農民的負擔。
對于鄉鎮的未來發展都要做好準備工作,要根據自己鄉鎮的實際情況和特色對未來做好預測工作,對于鄉鎮的美化工作以及后期的服務建設工作都需要做好預算工作,還要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根據本鄉鎮的特色開發一些商業和旅游業等,要做好這些項目的資金預算工作,鄉鎮正在進行的項目,也要做好后期的預算工作,將預算工作做細做好,這些工作都要有縣級工作人員的監管。
要想讓鄉鎮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步伐,就要不斷克服鄉鎮財政制度的缺陷,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的完善相關的財政制度,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將農民的權益放在首位,在進行日常的財務工作時要嚴格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做好監管工作,減少損失和風險,為鄉鎮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共同努力。
[1]朱其昌,張平南,韋建民.鄉鎮財政負擔淺析[J].財稅與會計,2001,(6).
[2]郜慧玲,朱喜民,郜虹.關注鄉鎮財政現狀[J].財稅與會計,2001,(8).
[3]李建國.鄉鎮財政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地方政府管理,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