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紅
(浦城縣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 福建·浦城 353400)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計劃經濟已經逐漸退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舞臺,市場經濟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為了盡快適應這一環境的變化,我國政府部門必須重新對自己進行定位,不斷改變、調整自己,政府部門的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也逐漸被重視起來。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非如此,目前,各層級的政府部門的內部控制還尚不如企業完善。政府部門是我國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主體,它手中所掌握的公共權力,因此,一旦政府部門的行政行為出現不足失誤、或者出現違法亂紀等現象必將會直接給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帶來嚴重危害。這不僅會使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的公信力產生質疑,更會使政府部門的施政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政府部門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將對政府部門提高自身的決策水平提供保障,為保證政府行政行為的科學性、規范性、可行性奠定基礎,更能夠保障國家財政收支的合法性、真實性、效益型,并對維護國家公共資源的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損失等起著積極的作用。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使得我國的社會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在遞增。我國的財政分配也越來越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必須加強對國家財政活動的有效的計劃和管理,要求政府部門必須制定出一套統一的、完整的、科學的財政預算制度。因此,政府部門的預算控制主要就是指對財政預算的控制。財政預算的完善充分體現出政府部門在其財政活動的范圍、特定時期內所要實現的政策目標、手段。但是,縱觀我國政府部門的財政預算控制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預算編制存在問題。政府部門的預算編制嚴重缺乏制度性,并未建立完善的預算組織體系與部門,并沒有明確的制定預算編制的流程,預算編制的方法不科學,有的甚至是閉門造車。其次,政府部門的預算執行缺乏約束力。這一點主要表現在,有的政府的預算成為一種數字游戲,經常出現變質寬松、預算支出控制不嚴格、超預算現象嚴重等。缺乏約束力的預算使得政府部門的預算失去了應有的激勵作用,嚴重損害了政府部門的公眾形象。第三,對預算的調控缺乏嚴格性。對預算進行調整是必不可少的,是保證預算的順利執行的基本環節。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使得政府部門的預算無法按照現行的預算繼續執行,這就要求對預算及時做出調整。但是,目前政府部門預算的額度調整存在很大隨意性,調整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使得預算的硬約束性、嚴肅性盡失。第四,預算考核流于形式。預算考核是對預算的執行情況的基本考核與評價,通過對預算內容、預算執行結果與預算指標之間進行對比與分析,并最終實現對預算執行情況的考評,但是,實際中政府部門預算考核主體與對象的設置不合理,考核過程缺乏公開性、公正性,預算考核獎懲流于形式缺乏透明度。
關于政府部門的資產,雖然國家頒布并執行了諸多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政策,但是,與資產管理相關的制度與規定明顯不足。而在現實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處置固定有資產時,有的政府部門認為本單位的資產是歷史沉積下來的,屬于本單位所有,經常未經上級財政部門的審批與評估就擅自處理這些資產,還有的政府部門化整為零,規避上級財政部門審批,使國家財產遭受損失。購置固定資產時,有的政府部門,為了追求辦公的OA 化,盲目的重復購進設備等,造成財政資金的嚴重浪費。還有的政府部門的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脫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政府部門建設項目在不斷增加。由于很多工程項目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大、涉獵面廣、對項目的質量要求高、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系息息相關等特點,因此,對工程建設項目的控制漏洞也特別多,存在很多管理中的風險。我國政府部門在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工程建設項目中暴露出諸多存在風險的環節。例如,對項目的立項流于形式,有的政府部門的領導并未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就匆忙立項,導致無法實現預期效果,最終以失敗告終。
政府采購是采購決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這也是一種政府行為。在政府采購中,已經設立了“政府采購資金專項資金賬戶”,并對政府采購資金進行了統一的支付、結算管理,產生的效果也極為明顯,但是,有的政府部門對政府采購流于形式,在政府采購招投標的過程中,幾家供應商的標價是一致的,只能隨機選一家,并沒有做到政府采購的真正目的。
政府部門的預算控制活動在改進過程中的關鍵點就在于必須建立完善的制度、合理的設置崗位、明確各自的職責,在編制預算時一定要保證預算的科學性、完整性、準確性,對于預算執行的控制不能使之走過場、流于形式;建立預算的剛性與約束性相融合的機制、嚴禁隨意進行預算的調整,對于預算考核一定要做到獎懲分明。
首先,加強對貨幣資金的控制。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必須根據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原則,設立不同的資金管理崗位。并對貨幣資金實行流程化管理與控制。另外,還必須加強對銀行存款的管理,對于銀行賬戶的變更、撤銷等必須按要求進行審批。其次,加強對往來資金的管理與控制。政府部門的往來資金是伴隨著業務的發生而產生的,政府各部門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往來資金的管理做到分工明確、職責清楚、管理有序、管理有效。最后,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這就要求政府部門要重購置、重管理、重處置,使得固定資產管理規范化、細致化、責任化。
政府部門必須制定專門的機構人員對項目工程進行管理,認真梳理項目管理與控制流程,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評估與分析,對于項目的理想一定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對于項目的決策應采取民主評議的方式,并對評議結果進行公示。
以往的政府采購過程中,經常出現物不美價不廉、特供、專供、年底突擊花錢等問題,使得政府采購工作存在諸多漏洞。因此,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對政府采購環節的控制,構建采購崗位責任制、強化政府采購計劃管理、制定合理的政府采購模式、選擇科學的政府采購方式、加強對政府采購驗收環節的監控。
[1]張慶龍.政府部門經濟活動的內部控制框架設計[J].中國內部審計,2012,(7).
[2]孫光國,李冰慧.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理論框架研究——基于投資者保護的視角[J]. 財經問題研究,2014,(2).
[3]王浩,周曉世.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商場現代化,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