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濤 黃 懿
(湖南衡陽師范學院體育系)
2015 年2 月底,中央深化改革小組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這份足球改革方案中,確定了近、中、遠三期改革發展目標,要創新中國特色的足球管理模式,大幅增加青少年足球人口,使中國足球挺進世界杯。高校足球在促進我國足球事業健康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當前普通高校足球教學存在著如:教學資源不足、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因此,高校足球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
足球教學資源分為師資力量隊伍、教材教具、教學設施投入等。當前高校足球教學關鍵的問題就是足球師資力量短缺。一個足球老師會同時帶專業班和普通班,有的高職院校甚至沒有引進足球專業教師,這就使得足球教育過于形式化、膚淺化。其次,部分教師的足球專業素養難以順應時代的需求,其教學方法也生搬硬套,導致教學水平無法提高,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足球教學硬件設施有限和教具器材數量不足、質量不高也嚴重阻礙了高校足球教學的順利開展。一些高校足球場地不標準、不合格或是場地僅上課期間開放,大大減弱了大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同時,場地不標準、器材不合格還會對積極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造成一定傷害,打擊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足球課教學主要以運動技能學習為主,教師多采用“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而缺少了對廣大學生“學”的主體作用的關注,這種學習模式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足球教學太注重競技能力的提高,導致學生的運動量變大,身心負擔變重,學生的練習僅僅為完成教師布置的內容,沒有使學生從課堂中感受到足球運動的魅力。
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是實現足球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之處,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能幫助教師全面了解教學效果,從而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使學生深入掌握學習內容,增強學習效果。目前,高校足球隊將學生對足球技術掌握情況作為考核主要內容,用硬性標準規定學生學習成果的好壞而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能力的測試,使得部分學生由于自身身體素質與技術掌握程度等原因,尤其是讓女大學生望而卻步,大部分不會選修足球課。
除部分喜歡足球運動的學生之外,大多學生不愿意參與大量消耗體力的足球運動,加之,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和新媒體對學生課余生活的滲透使得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參與性逐漸減退。
高校首先要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師資力量,招聘專業足球教師。足球教師隊伍應該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訓練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能為學生傳授先進的足球運動技術和練習指導。其次,學校要加大對足球教學場地和器材建設的投入,相關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大對足球硬件設施,優化場地建設,為足球教學提供基本保障,學校也應該在課余時間有效開放這類運動場地,提供器材,提高學生的足球熱情。
為了跟上我國足球改革的步伐,高校足球教師必須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創造良好的足球學習環境讓大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既掌握了技術動作,又培養了學生的體育素質。同時,教研室要注重研究足球教學模式,形成一套符合所在高校學生特點的理論和技術教學模式,合理安排足球課程、教學內容,由于足球運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而每一位學生的體能情況、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分層分類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不同層面學生的教學重點和練習要求也要不同。這樣,將大大提升足球課程的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提高對足球運動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再者,大學生參加足球運動往往追求的是運動后的身心愉悅和它內在的文化內涵,在給學生進行足球教學時要讓學生充滿興趣,應該從足球文化內涵的角度給學生新的視野與見識,讓他們更多一份對足球的期待。
教學考核應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教育目標,考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研究計劃為基準,重點掌握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完成教學任務的效率,同時,也應全面平衡、綜合考慮學生足球發展潛力和體能素質基礎。而目前,現階段高校足球課程的考核內容還重點放在運動能力、測試方面,忽視了學生自身努力程度與進步的幅度,高校足球課程考核應該兼顧學生強身健體的習慣培養和終身運動的長遠意識。足球課程考核辦法改革既要評價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程度的情況,還應客觀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狀態,更應將學生的進步程度作為重要標準來衡量。從而減輕體質較差學生的壓力,營造快樂運動的良好學習氛圍,大大提高所有學生對足球的興趣愛好。
高校校園足球文化應該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更注重其教育和傳承的功能體現,高校要通過舉辦多人制的足球比賽、趣味足球賽、足球知識搶答賽等將這類比賽與高校的“三走活動”“陽光體育運動”結合起來,提升參與率和關注度,吸引學生走到陽光下,走進足球場,體會足球運動帶給他們的無限歡樂。同時,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同團體的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
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課與現代相結合,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打破了以往足球教學模式,將傳統優秀的教學形式和現代興趣俱樂部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創建為新型的“教學一體”的綜合形式,找到了大學生體育不同于中學體育的切入點,徹底改變從小學到大學的強制性雷同教學形式,節約了教育資源,提高了教學效率。俱樂部的教學模式還可以有效解決體育運動的健身需求。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還必須加強體育鍛煉的科學性輔導。因此,高校體育改革必須建立一個符合時代特點、適應學生需求的新的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普通高校足球課程的教學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優化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提高教師隊伍自身素質,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還需不斷探索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化和個性發展,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高校要從為振興中華足球的實際行動為建設體育強國,實現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1]葉明.高校公共體育足球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4).
[2]劉晨,那小波.提高高校足球教學質量的建議和對策[J].華章,2012(12).
[3]朱海濱,王全剛.啟發式教學在高中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世界學術,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