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麗 鐘靈毓 范天中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職業教育中心)
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社交面的擴大,禮儀已成為社會文明的標志,人們的正常生活都離不開禮儀。同時,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現代企業要求員工不僅要具備精湛的業務技能,而且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綜合能力,尤其是禮儀素質。因此,禮儀作為公民思想道德、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對中職學生禮儀課教育教學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禮儀是人們用以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的一種行為規范,是現代社會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各界對個人專業能力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導致很多中職院校、家庭以及學生個人愈發重視技能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禮儀課教學的內在價值,學生普遍缺乏對禮儀規范的有效培養和禮儀知識的了解與學習。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綜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依據教學大綱,明確學生的實際需求,確定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熱情。通過禮儀課教學提高了中職學生的社交能力,規范了學生的禮儀行為,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創建和諧校園。
根據我國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及對職場人員的要求,職業院校學生應具有以專業為導向的職業禮儀技能,以敬業為導向的職業禮儀態度,由此可見禮儀課教學是促進中職學生有效融入社會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中職學校改革和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中職辦學理念已深入人心。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之后,迫切想要走向社會,實現自我價值,但同時也存在矛盾心理和困惑。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渴望友誼、加強情感層面的交流,是這一階段學生的一大心理特點,但也有一些學生卻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閉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大的反差,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程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需要將禮儀教育引入課堂,充分利用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滲入禮儀教育,及時開展心理輔導,這對于提升中職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有效促進師生、學生之間能夠較順利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消除挫折感,營造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多年的禮儀課教學過程中,我根據貫穿課內課外、貼近專業特點的原則,從“強化實踐意識、樹立當下實踐的理念、創建實踐平臺”三個方面建立了實踐課教學體系。除了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理論講授外,尤其注重創新禮儀課現代化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禮儀課程教學內容強調突出專業化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不同的專業,教學內容的重點也有所不同。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變革(案例分析、實操練習、情景模擬、影像資料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禮、知禮、懂禮、行禮,使禮儀課教學更富有實效性。
禮儀課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除了必要的課堂理論知識教學外,還要強化實踐性訓練環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踐性學習與練習中,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體會、感受,從而掌握知識,增強感性認識。禮儀課程教學形式包括多媒體教學、情景模擬、案例分析、教學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這些突出實踐的教學方式都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管在校時的操作、實踐及模擬訓練,對學生來說畢竟這都不是“真實”的工作環境,實習階段對中職學生才是真正的考驗,用人單位不僅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也很重視學生禮儀素養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專業需求將實習環節也納入了禮儀教學體系內。如,我校各專業設置的2+1 教學模式(2 年校內理論課程+1 年校外實習)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踐操作機會的非常合理的教學模式。在一年的頂崗實習過程中,我通過走訪學生,對學生遇到的禮儀問題及時解答,從而使學生的禮儀素養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不斷得到提高,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教學思路。把禮儀融入實踐中,以禮儀樹立學校的形象,以禮儀展示學校的風貌。通過這些活動中職生能夠不斷積累交往經驗,既展示了禮儀的魅力和當代中職生的風范,又為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
總之,禮儀教育在現代教育中越來越重要。我們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形成良好的禮儀實踐氛圍,提高禮儀教學質量,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劉翠玲.淺談開展中職生禮儀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學園,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