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清水鎮中心學校)
在現代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廣大教師的一大難題。想象是創新思維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想象構成了創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
閱讀教學中,筆者嘗試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材出現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象,不懂得進行再創造,那么出現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無表象組成的生動畫面。這樣,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設的意境之中,不僅無欣賞樂趣可言,而且難以理解作品的意蘊。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馳騁想象,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文本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閱歷、文化底蘊、思考背景、語言修養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簡直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象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加強想象力。
優秀的文藝作品能帶給人們廣闊的想象空間,這就印證了“詩中有畫和畫中有詩”這句話的存在,因為這些詩和畫都是出自人們的想象。我國的漢語文字魅力無窮、博大精深,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想象空間。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根據教材內容制作課件時,若對詩詞文字用大量的圖像、圖形充分體現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就會一覽無遺。此種做法,嚴重扼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所以,教師應該采取正確的引導方式,使學生通過自身對文字的閱讀展開無限的遐想。與此同時,還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想象過程,讓他們仔細地品味語言文字的意義和魅力,并充分體驗文字所創設的意境和蘊含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而實現有效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