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二中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diào)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自主實踐,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體現(xiàn)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相互作用,即所謂“教學相長”。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fā)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
語言的本質(zhì)是什么?是感悟、理解和交流。兒童學習母語,首先正是有聲音不斷地輸入耳朵,一一對他所見到的聽到的給予聲音的符號。久而久之,便能熟練地將熟悉的聲音符號與生活中的簡單事物對上號了。而同時,先天的語言能力驅(qū)使他不斷地不自覺地去模仿。當他既能有所指又能準確地模仿時,他已經(jīng)踏出了最關(guān)鍵的一步,他已經(jīng)能夠初步領(lǐng)略和掌握這門語言了,已經(jīng)入門了!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再逐步理解更深刻復雜的聲音,模仿更復雜的語言,然后形成他的母語。
也就是說,在語言本質(zhì)的學習過程中,來自外界的聲音符號、語音符號非常重要。它是學習者的導入、引領(lǐng)和源泉。沒有這樣的聲音符號,學生從何去領(lǐng)悟和模仿;而沒有準確的聲音符號,學生就不可能習得準確的英語。縱使聲音的輸入有多種途徑(隨聲聽、電視、電腦……),但是就如兒童習得母語,最親切自然的聲音來自于生活,最有效的聲音來自于交流。那么,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應該責無旁貸地成為學生聲音輸入的主要來源。不管如何課改,教師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重自身業(yè)務素質(zhì)建設,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根本基礎(chǔ)的語言環(huán)境。流利純正的口語,充滿感情的朗誦,或是優(yōu)美動聽的歌唱,都會激起學生的模仿欲和求知欲。
交流的過程也是語言學習的過程,而英語教師的英語水平?jīng)Q定了師生之間英語交流的開展程度和學習的習得程度。而現(xiàn)在很多的英語課,老師只是“傳聲筒”,把投影的內(nèi)容讀一遍,學生只是“復讀機”和“復印機”,師生之間幾乎零交流。教師為教而教,學生為學而學,為學而背,失去了語言的本真。英語不是文字游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生活中的交流,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只有煉好內(nèi)功,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才能上出有價值的課,才能引領(lǐng)學生真正走近英語,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認知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最直接意識到的動機,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始終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生活。
在所有的公開課展示中,所有教師均能夠竭力挖掘這一學生特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力求知識、趣味與生活的交集,讓興趣燃起學生的激情。我在教學8A Unit1 Vocabulary 時,我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增加與本章外貌相關(guān)的更多的課外詞匯。在呈現(xiàn)詞匯時,便讓大家觀察自己同桌的外貌和五官,是否符合所呈現(xiàn)的詞匯的特性。學生很興奮地對再熟悉不過的同桌做出了恰當?shù)脑u價。最后,在所有的這些詞匯歸類總結(jié)后,我再請大家描述一位他們認為較有趣的老師。這時大家便馬上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位老師。學生的積極性再次高漲,連平時較為內(nèi)向的學生也參與了進來。
在平時很多的語言訓練中,學生個個礙于情面,不好意思站起來回答,生怕答錯,生怕出丑,即使有老師的再三鼓勵。這時集體的力量便能給予他們站起來的勇氣。我把全班分成了若干學習小組,并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得分制。于是,學生的口語操練個個都準備充分,不再是走形式,不再有偷懶的學生。組與組之間是競爭,組內(nèi)則是合作。在檢測時,各組爭相舉手,誰也不甘示弱。站起來的學生個個回答得很帶勁。學生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本來羞于表達的學生,在小組內(nèi)卻表現(xiàn)得很勇敢;原本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在組內(nèi)回答時變得更加自信了,而學生也有了更多實際的交流。
學生的興趣在學習內(nèi)容的增多和加深方面表現(xiàn)得異常脆弱,那么我們要采取適當及時的措施,要及時調(diào)整方法和策略,注意推陳出新,對學生多加關(guān)注,增進情感交流、注意總結(jié)方法,多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在教學中,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設生活世界的情境,在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被情境感染、陶醉、啟迪和激勵。
現(xiàn)在,隨著國門的打開,隨著不斷的走出去和引進來,世界成了地球村,而我們則是地球人。我們國人越來越認識到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重要性。這種形勢帶動了英語學習的熱潮,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方法、資料和途徑層出不窮。一些資料的設計,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又有著強烈的時代感,使得英語學習不再枯燥,而是生動和有趣,打開了我們英語學習者的視野。也確實有許多人秉著堅持和正確有效的方法,最終走向了成功。我認為,好的方法和資料就應該為我們英語學習者所用。
真正地要學習一門語言,掌握一個國家的文化,僅僅依靠課堂,對書本進行聽、說、讀、寫的闡述,是遠遠不夠的。這會使語言遠離了生活,脫離時代的發(fā)展,也就失去了學習語言的價值!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課外課后的努力和堅持尤為重要。在課后,我們應鼓勵學生多接觸,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并付諸努力和實踐。找到課堂的突破口,使英語學習進入一個更高的發(fā)展層面。
在我們倡導新課程理念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方式確實需要更加的科學合理,更加的人性化,著眼于人的終身發(fā)展。但是語言的本質(zhì)并沒有改變。從古至今,人們自然地形成母語,第二外語的習得也應順從其中的規(guī)律。我想,只有講求英語學習的實效,它才可能成為我們的工具,這樣的工具才能為我們所使用,實現(xiàn)其真正的價值。
最后,與所有致力于英語教學的人共享前人總結(jié)出的十一條軍規(guī):(1)勤奮和堅持。(2)把英語當成聲音而不是文字來學(舉兒童學母語的例子)。(3)從學單詞開始就開始聽音背單詞,建立起人對英語單詞聲音形象的條件反射能力。(4)單詞學習從一開始就大量進行,先把語法句型和篇章放一邊。(5)突破語法,形成語感(依靠大量的聽說和背誦,以及達到一定的閱讀流量)。(6)采用鐘隆道老師的聽寫法,聽一句寫一句,聽不懂再反復。(7)對于篇章的學習,先聽標準音,然后一句一句聽得滾瓜爛熟再背誦。(8)多讀中英對照讀物。(9)多做漢譯英練習提高寫作水平。(10)多找母語是英語的人練習口語。(11)如果做不到第一條,后面十條全部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