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兵
(江蘇省大豐市小海初級中學)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其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探究情境,遵循啟發性、誘導性、直觀性等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為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常用的課堂情境創設有以下幾種,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
遵循初中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教師可通過設計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可以通過數學實踐活動等形式,創設課堂探究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對新知的探究。比如,在驗證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給定學生四個全等的三角形,讓學生通過拼圖游戲,當拼成正方形時,教師適當引導,采用等積法建立等式,結論便水到渠成。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陷阱”,不僅讓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產生好奇,還有效突破課堂教學重點。比如,在學習有關概率問題時,教師不妨設置這樣的問題“陷阱”:在一次摸獎游戲中,小王聽店里老板說中獎率50%,于是小王便說:“如果我摸2 次,一定會有一次中獎”,你認為正確嗎?這樣的情境導入,緊緊抓住課堂核心,讓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概率的定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欲和求學欲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間的趕超。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讓課堂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多彩,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形象化,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恰當使用。比如,在探究圖形的旋轉時,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概念通過多媒體動態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總結、把握圖形旋轉的本質。
當然,創設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恰當運用。通過創設課堂情境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給學生新的體驗,用不斷的變化沖擊他們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