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麗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第七中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因此,將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滲透到作文教學中,并充分把握好這些因素,才能叩擊學生的心弦,聆聽學生心靈的脈動,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最終實現語文寫作教學的目的。
可當前的現狀是:學生作文,套話、空話連篇,缺乏真情實感,沒能突顯自我個性。如果再不改變,教學將難以激發學生的潛能,也勢必影響到學生思維品質、個性特長、健全人格的發展。最后,教學不但沒有效果,而且將消耗自己大量的時間和汗水,可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由此可知,在寫作中加強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社會對21 世紀高科技人才發展的要求。
那如何將創造力的培養滲透到作文教學中?我認為,應添“油”加“醋”,讓其“五味俱全”。這樣,寫作才能獨具魅力。
創新就是指在作文中要有鮮明的獨特個性,并在要求的范疇里,采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獨到見解與認識,不落俗套,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在讓學生寫“我的老師”這個題目時,學生除了可以采用敘事的方式之外,還可以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甚至還可以運用正反對比的方法,這樣寫出來的人物,既形象生動,又具有典型性。寫作貴在創新。
知識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礎。中學生課程繁多,學生閱讀面狹窄,便出現了無話可說、無物可寫的現象。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
1.多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材料去閱讀,不僅要熟讀精思,更要融會貫通,使之成為寫作的“源頭活水”,并且學會遷移,為我所用。
2.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好素材積累。正如一位著名學者鄧拓所說“: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重視積累。”可見進行積累,既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需要,又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一個人,只有看得多、聽得多、想得多,寫作時才能文思泉涌,妙筆生花。
1.玩得有趣。玩不僅能讓學生放松身心,也能讓他們親近大自然、親近生活,更能讓他們發揮潛能,陶冶情操,增進學識,鍛煉能力。此時,只要稍加引導,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設疑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精神世界中大為重要。”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且,陶行知先生也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即語文,生活即作文。”言外之意是,只有學會豐富生活,學會感知生活,才能在寫作中形成獨到的個人見解。生活不僅是藝術的源泉,也是寫作的源泉。
最后,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將創造力的培養滲透到作文教學中,就要在作文的方式方法上多下工夫,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生的寫作定能獨辟蹊徑,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