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宏
(寧夏隆德縣職業中學)
楊斌宏
(寧夏隆德縣職業中學)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把學生造就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國家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前位,充分說明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育人先育德,百育德為先?!?/p>
近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科學文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這些年由于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大多數老師眼里只盯著考試分數高的所謂的“好學生”,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培養的重要性,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嚴重缺失。由于經濟發展的影響,許多人產生了拜金主義和唯利是圖的觀念,制假販假,誠信嚴重缺失,一些公民不道德、不文明的習慣表現等,這一切都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正確人生觀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趨向多元化發展。一些青少年偏離了思想教育的正確軌道,法制意識淡薄,青少年犯罪人數日趨增加,思想道德落后,缺乏對正確的人生價值的判斷。這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關乎我國未來人才的培養,亟待加強和深化。德育工作者須下大功夫認真研究當前的社會現狀、學生特點和德育對策,使學生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為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下面幾點進行思考和作為。
在教育觀念上,要本著“先教學生做人,后教學生知識”的教育觀念,教學生如何做人,做好人,做對社會有益的人。把德育教育貫穿到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當中,在學生知識技能發展的同時,使他們的思想品質也隨之得到升華。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內涵的民族,如仁愛、敬老愛幼、扶危救國、勤廉、公正守信等等,這些傳統美德一直為人們所傳頌。我們對學生的德育是有良好基礎的。
公民教育,是指把學生培養成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習慣的好公民的教育,是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基本教育。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中小學生公民素質養成的教育。德育內容中的公民教育對實現中小學生個體社會化、把不懂事的孩子培養成為品學兼優、積極上進的社會型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不能只從繁雜的理論和響亮的口號做起,而應從最基本、最切身地作為國家公民必需的常識入手,從小事做起,從教學生如何做“好孩子”“好學生”開始,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公民素質。
我們自愿做育人的“園丁”,用愛和智慧去澆灌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避免用反道德的手段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訓斥學生或對學生進行體罰和變相的體罰,應用平等、商討的方式,促使學生加強自我教育,矯正不良行為,完善道德品質。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己所不欲,勿施與人?!蔽覀兘逃ぷ髡邞撟⒅負Q位思考,我們也曾有懵懂的童年,也曾經歷過夢想聯翩的學生時代,我們那時是不是也渴望老師的關愛、鼓勵和關注,而不是老師的懲罰和訓斥呢?所以,一句勉勵、一句安慰和平心靜氣的溝通,就會像春風細雨般地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并慢慢地影響他們的一生。我們的傳統教育理念倡導學生做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做一個尊重老師的好學生。然而,現代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做一個尊重學生的好老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最終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摒棄了傳統的保守和師道尊嚴的古板的好老師。只有我們付出了真正的愛,我們才可能看到桃李紛飛。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和心理的叛逆期,他們具有一種自閉心理,不愿向別人輕易吐露心中的“秘密”,尤其是對成年人,開始具有防范心理,言談舉止常帶有隱蔽、內傾的特點。遇到問題時,只愿向同年齡、同性別、同鄉或情趣相投的“伙伴”傾吐,而不肯向父母、教師透露。這樣,往往由于問題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指導,一些學生會選擇對事情處理的錯誤判斷。因此,作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要主動接近學生,學會和學生交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傾聽并了解學生的心聲,為他們問題的解決出謀劃策,把他們引向正確的發展道路。
思品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法律法規、行為規范等教育的前沿陣地。思品課從各個角度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法律法規認識都進行了詳細的規范和說明。作為思品課教師,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和課堂,并結合教材、當前的社會現狀和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熱愛祖國、養成良好的認知和行為習慣的教育,教他們如何做人,做社會有用之人。
“橘南枳北”形象地說明了環境的重要性。我們一方面要為學生創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讓校園里有笑聲、歌聲、讀書聲,還有競技場上的吶喊聲,使學生群體心理環境得到發展,使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和教育。另一方面,我們要制定并不斷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奔o律是育人的有力保障。我們要用正確的行為準則約束學生,使他們逐漸規范自己的行為,并在心中形成明確的道德標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在將來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為他們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