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潔
(江蘇省無錫市江南中等專業學校)
中職室內設計課程的著眼點不是為了獲得亙古不變的定理,是培養教師在面對新情景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也為了給學生對于高職學習的銜接打基礎。通過每一次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并得到老師的幫助進行不斷的解決,從中得到幫助,鞏固知識,鍛煉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與高職階段學習接軌的基礎專業能力。同時深化教師對于室內設計這門課的認識,在每次解決不同學生出現的問題時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現代化的教學能夠兩耳不聞窗外嗎?尤其是室內設計這種以實用性為主題的。過去課程的實施大多局限于校園教學資源,課堂教學往往成了比較理想化的作品,從而忽略了實際操作性、設計材料、工藝和分析問題的可靠性。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在校期間的培養中因為缺乏真正的實際工程磨煉,專業知識很窄,缺乏專業和跨學科知識的整合運用,缺乏社交技巧,缺乏專業的眼光,畢業后就很難適應復雜的實際設計工程。
針對以上情況,加大在校期間實踐性教學迫在眉睫。室內設計專業的實踐式教學,是一個專業性的教學,應該是一種走出課堂、進入社會的教學模式。這樣充分利用社會周邊各種資源,才有利于專業教學,達到培養專業人才的目標。
中、高職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必要的和重要的相關工作文化的能力和專業技能領域的基本知識,都要根據經濟建設和生產基礎上的區域、產業、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而建立,但是在中、高職教育目標系統上,具有不同的特點。中職教育的目的是以生產、施工、服務為導向的職業培訓的技術工人;而以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的的高等職業教育,則在生產、建設、服務的培訓過程中以培養管理型、應用型和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為目的。在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表現中,中職畢業生相對于高職畢業生缺乏的是知識的廣泛性,以及掌握理論知識的深入程度,較為薄弱的創新和創業精神。因此,圍繞中、高職業教育的不同課程體系,一方面高職培養目標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基礎,要注意相互銜接;在另一方面,中等職業學校要以高職為參照,根據高職的要求進行中等職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根據中、高職學生課程體系的文化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確定課程體系的分類和分層的不同要求。以室內設計專業“3+3”的模式作為一個例子。首先,在橫向分類上,為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課程分為文化素質、專業能力、專業技能課程三大類。同時,為了達到在縱向上的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設置中、高職的課程分類。中職教育課程體現了基礎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而高職教育課程,則以高端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是應用型、管理型、技能型的課程體現,提高在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根據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要求,通過中、高職課程的分類與分層,統一形成課程體系的一體化。
對于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制圖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比較枯燥的,也比較晦澀難懂,特別是在理解空間結構上,教學時間的有限,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為了讓學生了解繪圖的基本術語,教學方法應采用傳統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繪圖形式相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提問式、舉例式,以知識的智力傳授為目的,有明確性、嚴謹性、系統性等優點。在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通過適當的舉例與提問,學生可以加深理解。同時,設計類基礎課程的學習也不能忽略。造型能力、配色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對于室內設計的后續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室內設計實踐技能知識只采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為了讓學生感覺在實際工程現場中,擁有設計師的現場思維能力,應當增強學生充分利用時間和處理歧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實踐技能和知識的掌握應該是基于案例教學法,只有結合案例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才能使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鞏固了創造性思維。教師應選擇有啟發性、典型性、綜合性的案例,學生可以根據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舞臺設計、案例階段設計等形式,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實際工程理論應用中培訓學生的能力。
在影響宏觀經濟環境和項目的內部與外部因素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探索各種相關信息,系統、全面、綜合地分析和判斷,以便做出決定,這就是綜合分析判斷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因此,要改變現有的理論型教學和被動學習方法,采用案例教學和課堂實驗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如果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室內設計公司或房地產公司進行角色扮演,收集相關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完成一套完整的設計,以最終的設計結果來展示并進行討論和相互批評,就能使學生在掌握原有知識和實踐能力深入的同時,能夠更加系統地、深入地了解,以確保學生理論與實踐同步發展,使學生的知識與實踐能力能夠與工程實際操作、管理和市場需求同步發展。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室內設計教學中應采取“理論+案例+實踐”的教學模式,能夠系統性地深入理論體系中,采用多樣化、典型化的案例操作,來試驗實踐的可行性。最后,通過對設計成果的展示來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并進行討論與互相批評,發現并彌補自己的不足。
教學方案需要適應時代的變遷,更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案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對于“3+3”中高職銜接的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我們應該基于理論,勇于實踐探索,不斷補足不足之處,適應市場,設計出適合中高職各階段的學生,但是又可以融洽銜接、利于實施的教學方案,培養出適應市場的高技能創新型人才!
徐偉雄.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改項目成果教材:多媒體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