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瑞 周 茜 桂彬如 李栓梅 黃文晨
(平羅縣職業教育中心)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的到來,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老齡事業發展任重道遠。到2015年,寧夏的養老服務機構護理員與失能失智老人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1∶3,與自理老人的比例不低于1∶10,但是寧夏的養老護理員隊伍遭遇了空前的尷尬,這就使相關政府部門積極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機構設立與養老服務相關的醫學、管理學、護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培養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
(1)我國將處于老齡化加速發展階段。我國將處于老齡化加速發展階段,到2015年,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 億,年均增加800 多萬老年人口。其中80 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達到2400 萬,年均增加100 萬。
(2)寧夏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全國老年人口年均增速為3.2%,而我區達到了5.1%。預計到2015年,我區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89.3 萬以上,約占總人口的12.7%;2020年,將達到110 萬以上,約占總人口的15%以上。
(3)居民健康養老觀念不斷增強。空巢老人以及夫婦雙方贍養雙方父母的壓力過大以及國家老齡化人口急速增長的趨勢,老年人目前由過去的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漸向社會化養老轉型。更多的老年人在老年護理中心、老年公寓等社會服務部門度過老年生活。
按照我國推行的9073 養老模式(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養老、7%的老人依靠社區養老、3%的老人依靠機構養老)計算,全區養老護理員缺口率約7 萬人。然而,我區養老護理人員還不到500人,且98%沒有經過規范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者寥寥無幾,且普遍存在服務水平低、學歷低、年齡偏大、不具備專業技能的特點,養老護理員隊伍數量和質量的短缺已經越來越成為制約養老事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2008年以前我國從本科到中職各層次護理專業教育中還沒有開設專門的老年護理專業,雖然從90年代以來增加了《老年護理學》課程,但只是使學生粗淺地了解老年護理知識,不能使學生完整地掌握老年護理必須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合格的老年服務業專門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 開設老年護理專業教育是社會所需,將大有發展前景。
寧夏衛生學校(平羅縣職業教育中心)、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青銅峽職業教育中心、寧夏青松職業技術學院等幾所職業院校都設有中專護理專業,每年畢業生近幾千人,目前我校護理專業2012-2014 級在校生達2313 人,是寧夏護理專業招生辦學規模最大的中職學校。
到2015年,全國護士隊伍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60%;三級醫院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80%,二級醫院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應當不低于50%,并有一定比例的本科、碩士、博士比例,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對不同學歷層次護理人才的使用過程中發現,相對中專生而言,受過高等教育的護理人才無論在職業修養、心理成熟度以及基礎理論、技能方面都更勝一籌,因此,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招聘大專以上學歷護士更具有市場價值。
首先增加對老年護理等相關理論課程的開設,其次重視與寧夏老年護理中心的負責人每年定期合作完成一批學生的“國家中級老年護理資格證”培訓認定;大力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培訓,逐步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機制,實現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為社會培養更多亟須的專業護理人才,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首先,我校聘請從事老年護理事業的專家指導專業改革;其次,我校積極選派教師到老年醫院、社區、相關機構學習引導教師接受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各項教學活動,實踐、鍛煉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最后,學校通過在職培訓學習,了解相關政策、法規、工作標準,為老年護理教學提供理論、實踐依據。
實訓基地的功能定位也應體現四個原則:一是能滿足課程教學;二是能滿足現場實訓和現場實習;三是能滿足職業崗位工作特點;四是能滿足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
由此可見,面對新形勢下的就業壓力,人口的老齡化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引發對護士的巨大需求,到老年護理院,養老機構就業將是未來中職護理畢業生的一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