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季
(嘉善中專)
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方向正由以升學為主轉向以就業為主,培養的學生將直接面對社會和職業的選擇。每年我們學校都要招收3~5 個機電專業的班級,由于社會需求量加大,學生和家長對這個專業的職業期待度很高。
從教以來,我一直任教于機電專業的中職班級,但是與我任教的其他專業的班級相比較,卻有一些特別現象:
語文課堂上本該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卻將頭深深地埋下,本該是熱烈討論的生命探問實際討論卻和語文相悖離,口語表達上或言不達意,或條理不清,寫作文時更是詞匯貧乏、思想膚淺、想象力不豐富,缺少必要的過渡,隨意跳躍,簡單、生硬、頭緒不清的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種現象,我苦苦思索。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如果連語言表達都不能及格的話,那又該如何走上工作崗位呢?對此,我對高一兩個機電班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1.認為繼續學習語文對將來工作有很大幫助的占1.9%,幫助有限的占79.1%,沒有多少幫助的占29%;
2.認為對語文課文有興趣的占19%,沒興趣的占81%;
3.認為自己擅長游戲的占97.4%,不擅長的占3.6%;
4.清楚要從事的職業要求的占32.7%,不清楚的占67.3%;
5.有過打工經歷的占12.7%,沒有的占87.3%。
基于以上調查和實際經驗,我總結了兩個主要原因:
1.這些學生長期在應試教育中成長,而且經常是語文考試的失敗者,這嚴重降低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心理陰影,甚至厭學。
2.這些學生基本不清楚將來要從事什么工作和工作的具體內容,更不清楚社會對他們的素養要求和職業技能要求。他們還沒有樹立自己的職業愿景,還是脫離社會的孩子,急需老師的幫助和指導。
因而改變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法刻不容緩!但是,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讓機電專業的語文課堂“活”起來呢?
學生已經給了我答案。我認為,應該重視學生對游戲的自信和對未來職業的期許,也就是將趣味游戲和企業案例教學有機地融入課本,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以趣味游戲為切入點,結合課文帶入企業案例,使學生充分認識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職業發展和生活奠定基礎。
Activiti是一個開源的工作流引擎,實現了BPMN 2.0規范,可發布設計好的流程定義,并通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進行流程調度。Activiti采用流程虛擬機(Process Virtual Machine, PVM),支持BPMN2.0規范以外的流程格式,具有與外部服務良好集成的能力,服務接口清晰,已實現部分RESTful接口。
陶行知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回歸學生本真是最好的切入點,運用趣味游戲法,結合企業案例,引導學生為職業發展奠定語文基礎。根據這一原則,針對以上原因,我通過以下五個步驟提高機電專業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第一步:明確職業訴求
哈貝馬斯認為:“需求是興趣產生的基礎。”面對學生語文學習的第一大難關——興趣關,應該在學習之前對學生進行始業教育,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我利用2~3 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聽講座、看視頻、上網查詢企業對學生的職業訴求,從學生切身利益出發,展示職業的美好前景,提升職業的誘因價值。心理學強調:保持一定強度的學習動機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
第二步:確定小組
由于機電專業學生存在課堂行為習慣多樣性,分組原則以學生自愿原則為主,經短期觀察后輔以必要的教師指導。以五人一小組為宜,并用書面形式確定職責分工。包括組長,全面負責本小組的組織協調工作;記錄員,對本組的活動情況作翔實的記錄;發言人,負責匯報工作和解釋溝通工作;軍師,出點子,想辦法,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分析師,重在對任務目標的分析、解釋,對比賽態勢作出正確判斷。組內分工輪換制,有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從而避免單一的思維定型。
由于機電專業學生有興趣轉移快、興趣持久性差,他們對文本形式學習有較強的排斥性,所以,為了將課文中的文本學習要點結合考試要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以語文書中的課文為契機,運用趣味游戲+企業案例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
例如:《那一年,面包飄香》一課通過倒敘的手法,從側面記敘了面包師傅輟學后,在老師的鼓勵下,立志學習技術,最終絕技隨身,創業成功。學生很容易地抓住文中“不要學壞,總要有一技隨身”的主旨。
很多老師覺得課文淺顯易懂,沒什么深意可講。可我卻恰恰認為這篇文章是深而可挖的寶藏。
面包師的絕技究竟是什么?他是如何創業成功的?
我用“誰最像”小游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每位學生發放一塊橡皮泥,然后展示色彩絢麗的蛋糕圖片,讓學生想辦法制作和圖片中相同的橡皮泥蛋糕,比一比誰的最像。
然后播放獲得世界面包金獎的臺灣師傅吳春寶的成功創業經歷視頻,下發成功因素列表,結合課文,為成功因素排列順序,再讓學生對照課前所寫自己已經具有的能力,讓學生認清自己,發揮長處,找出差距。作業為:《如何展示自己的長處》的活動策劃。
通過游戲+案例這兩種教學法的有機結合,機電班的學生,頭抬了起來,話多了起來,作業完成率也高了起來。
以下是根據人教版《語文(職業模塊 服務類)》部分篇目制訂的游戲和案例:
“成才要有文史知識”一課,用“成語接龍”游戲引入,結合“‘娃哈哈’的崛起——宗慶后的成功之路”案例引導學生走入文本。“尋找時傳祥”一課,用“豎硬幣”的游戲引入,結合日本企業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成功案例,引導學生理解“做一行,愛一行”的職場成功秘訣。“選對池塘釣大魚”一課,用“人竿釣魚”游戲引入,結合“喬布斯回歸‘蘋果’之路”的成功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
第四步:習慣養成期
(1)制度督促。設置組內組長的書面監督材料的提交,定期投票申請交流組員制度。當然教師在課堂小組活動時及時、有效干預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督促手段。(2)實物刺激。心理學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為使學生能夠堅持組內各司其職,催進有效而持久的競爭,除了精神鼓勵和分數的獎勵之外,我認為適當的實物刺激是可行的,而且,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第五步:堅定信心期
心理學研究表明,創設外部條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遠景性學習教育,引起他們的內部需要。因此,在這個時期,我請來現在已踏上工作崗位的學生來親身演示、現身說法。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感受工作情形,引發羨慕之情;二來可以讓他們進行適當的交流,讓學生更近地了解社會需求。把老師要我學習內化為學生自己要學習,從而堅定他們的決心,這也是一個磨煉意志的過程。
通過在機電專業語文課堂教學中,將企業案例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結合使用,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不僅在班級中成立了文學沙龍,還成立了校級文學社團。我輔導的學生在嘉善縣技能節語文類比賽中獲得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在嘉興市創業計劃大賽中獲得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在浙江省創業計劃大賽中獲得一項一等獎、兩項三等獎,取得了我校在此類比賽中的最好成績。
愛好游戲是孩子的本性,學習成功的案例是成長的必由之路。如果將案例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比喻為秋水和長天,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要走出普高教育的藩籬,掙脫精英教育的束縛,開辟一條實用兼具發展的道路,就必須譜寫秋水長天的新篇章。
[1]曹雋.以案例教學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0-01.
[2]白巧玲淺析如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學習:中,2013(04).
[3]孫琪.關于創新中職語文教學的思考.今日中國論壇,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