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瑛
(福建省邵武市實驗小學)
評價學生的有效途徑
林瑛
(福建省邵武市實驗小學)
我們知道,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改變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的狀況,我覺得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發展性的,是多元化的,是有效的,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能力朝著更全面、更高效的方向發展,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教師面對的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主體,這些主體都有獨特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他們、鼓勵他們,因為自主是成功的基石,激勵是成才的催化劑。
對學生日常學習的評價,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反饋。作為低年級數學科任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用蓋印章的方式來代替文字上的激勵,每天給表現好的學生蓋上他們感興趣的圖案,給做得不夠好的學生蓋上“加油”圖案,學生表現非常踴躍,有的還把自己喜歡的圖案從家里帶回來,讓老師給自己蓋上去。針對中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制訂幾個不同的術語來表示學生不同的表現,如表現特別好我們用“你是老師的驕傲”;表現比較好的用“你真棒”;表現一般的用“有進步了,還需努力”;表現不夠好的用“加油啊!你可以做得更好”等等。通過不同年齡段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日常評價,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從而產生“我要學,我要進步”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學校網絡上每個學生都建有一頁學習情況反饋,里面包括每日表現一欄,我充分利用它的及時性優勢和激勵性作用,在學習情況反饋上把學生當天的學習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家長根據老師反饋的情況,對孩子提出希望。比如,某個學生在單元測驗成績不夠理想,老師是這樣說的:“不要灰心!其實你很聰明,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加油啊!”家長是這樣說的:“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希望你吸取教訓,爭取進步!”同樣,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在家的表現,比如點滴進步或不足之處,在學習表中進行評價,老師根據家長的反饋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動態。以此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進步和不足,從而督促孩子完善自己的學習。
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自己滿意的學習結果中反思學習過程,總結成功經驗;從自己不太滿意的學習過程中反思,領悟改進的方法。學生吳××是屬于那種“口不擇言”的孩子,有一次我問:“173+428+ 27+72=(173+27)+(428+72)這個等式中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吳××脫口而出“加法的結合律”,說完很得意,我先表揚了他,接著我又問:“你再仔細觀察一下,除此之外,還有嗎?”他想了想說:“哦,這里有的加數的位置也改變了,還用了加法交換律。”像這樣的學生,教師只需要給予時間讓他反思,一定會進步。
新課標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于學生全面提高數學的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下面一事就很好地說明合作互評定會相得益彰的道理。如,在教學積的變化規律時,我請小伍同學小結積的變化規律。小伍說:“兩個數相乘,一個乘數乘幾,積也跟著乘幾。”我看到平時發言積極的斯×一臉沉默,肯定有什么想法,我就讓他來談談自己的看法。他說:“不對呀,應該只有另一個乘數不變時,這個規律才成立。如果另一個乘數也乘了別的數,積就不是這樣的。”這說明他的思考很全面。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可以讓學生不斷進步。還有一次,平時不發言的劉××被推選為小組的發言代表,我奇怪地問小組的其他成員,有人說:“我很想聽到她的聲音。”另一個學生竟冒出了一句廣告詞:“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這一句話既激勵了別人,也激勵了自己,真是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當然,評價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也是互相結合的,但評價的目的只有一個:“檢驗和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而言之,不管我們采取的是哪種方式的發展性評價,我們都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著眼學生的未來;要更多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與關懷,不但要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更要挖掘學生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從而學會學習,全面高效地發展。
韓巧鳳.淺談有效的學生評價[J].職業技術,2012(0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