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珍
(青海省大通縣橋頭第三完全小學)
“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的就是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常常有人把一個班級比喻成一個園地,集體里的每一個孩子就是園地里的花草樹木,只有園地有了良好的“生態”,孩子才會健康理想地成長。那么,什么是班級“生態”呢?班級“生態”就是一個班級積極向上的氛圍,是每一個孩子對優秀的羨慕和向往,是孩子和孩子,孩子和老師之間的和諧,是每一個孩子對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的欣賞和贊美,是孩子們心懷的愛和感恩之心……這些看不見但能感知到的東西加起來,就是班級文化。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一個班級良好的生態,我的體會是從以下方面展開工作:
評價就是導向,有怎樣的評價,孩子就會向著怎樣的方向邁步。所以,只關注最終成績的方式其實常常阻礙了孩子健康成長。所以,在我的班里,我讓孩子們明白,在我們班真正的優秀不是成績好,而是每一天、每一星期在各方面都有所進步和提升。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幾乎是班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會關注自己的成長,積極進取的氛圍就逐漸形成。
在激勵和贊美中生活的孩子會更優秀,這是教育的真理。很多人認為,教育孩子,就是指出孩子的不足,其實這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障礙。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應該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優點一旦發現,不妨在全班適當放大這些優點,一來這是孩子本身的激勵,二來在班級里能營造一種積極陽光的正能量。當這樣的正能量逐漸濃厚的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更多燦爛的陽光。
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帶領孩子在班里創造感動,學會感恩,發現精彩。只要一位孩子有了精彩的表現,就不要忘了全班給他掌聲。掌聲會讓一個孩子感受到溫暖和力量,會為班級營造溫馨與和諧。
除了以上幾點,作為班主任,關注班級的每一個細節,和孩子一起,引領孩子在班級里學會寬容等等,這些工作的展開,會在不知不覺中讓班級籠罩在一種積極主動、健康向上、快樂幸福的氛圍中。時間一長,這種氛圍就會醞釀成班級“生態”,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生態”中,心里就會滋生積極向上的燦爛陽光,不用老師太多的說教,他身上的不足就會逐漸改變,就會在不知不自覺中一天天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