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頻 郭玲霞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新生代農民工是城市建設的一分子,是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指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農民工,年齡在16~25歲之間,農村戶口、獨立意識較強,積極追求城市生活;經濟收入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較高,職業期望值較大,物質與精神享受的期望值高,但工作耐力較低,心理抗壓能力較低。
新生代農民工與同齡城市青年一樣,務工前多在學校度過,現代城市文明對他們充滿吸引力,城市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使其有著強烈的融入城市的渴望,對農村漸漸產生疏離感,適應城市生活時難免惶恐、困惑。農民工這一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常遭損害,造成他們有強烈的被剝奪感與無助感。當新生代農民工感到與城市人群的生活與地位有差距時,逆反心理和苦悶情緒會更加強烈。
新生代農民工復雜的思想狀況形成不僅有社會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
社會歧視主要是對農民工的身份歧視。農民工戶籍在農村,但從事的是第二、三產業,這個意義稱為工人。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不認為自己是城里人,在身份認同上傾向于自己是老家人或者農民。問題的根源在于戶籍制度,使得農民工稱謂本身就帶有歧視色彩。
戶籍二元制使農民工不能享受城鎮職工的許多權利,沒有城市戶籍,擇業只能在小范圍內,還制約了其子女無法在城市讀書。多數農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之外。國家雖出臺了勞動法等相關法律,但由于缺乏有效強制力和執行監管,導致現實生活中新生代農民工的正當權益屢遭侵害,勞資沖突等社會問題日漸成為新生代農民工消極思想狀態的誘因。
新生代農民工的經濟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居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新生代農民工的低收入直接決定了其消費能力,制約著其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收入很低,只夠維持生存,沒有能力去拓寬視野、豐富業余生活,沒有能力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這又導致求職時缺乏競爭力,只能從事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大的工作,如此循環便產生更多的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原因:(1)新生代農民工經濟收入低下;(2)城市二元制的限制。新生代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在為城市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有權利體驗城市文明,渴望在城市發展,他們不僅關注自身權益維護,更需要社會提供公平的平臺。
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政府、社會、主體多方聯合,形成多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對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起到了積極作用。政府要把民生作為政治本位,加強戶籍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剝離附加在戶籍制度上的不合理利益,逐步完善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措施,合理分配社會利益,發展中小城市及城鎮,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是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根本之路。健全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探索建立家庭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輔的多種養老模式并存,加大政府投入,使其“老有所養”。建立和完善新生代農民工的醫療保險制度,政府要督促用人單位按時、足額繳納醫療保險費用,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面。政府應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為農民工提供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改善居住環境,使其“住有所居”。
各地方政府要提高依法執政的水平,同時建立維護農民工權利的法律援助體系,實現社會正義與司法公正。
個體的思想狀況都會受到社會環境的熏陶和影響,社會環境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社區環境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影響具有隱蔽性和特殊性,良好的社區環境對新生代農民工會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道德。要教育新生代農民工正確看待周圍環境,不隨波逐流,讓他們要全面、準確、客觀、理性地評價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應對復雜多變的微觀環境。全社會不僅要在政治上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參與政治的權利,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也要在經濟上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懷和幫助,堅持以人為本,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和關心新生代農民工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健全政府和社區、企事業單位、勞動輸出地政府、民間團體和社會組織多方面相互聯系、體制健全的社會支持網絡體系,培養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社會網絡的異質性,為新生代農民工順利融入城市提供支持和幫助。
新生代農民工要努力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學會正確處理社會公德與個人道德的矛盾,緊跟時代步伐,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完善自身,將道德境界提升到新高度。新生代農民工要積極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努力克服自身缺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適應變化的社會環境,尋找自身定位,發展和完善自己。新生代農民工還應弄清自己的情緒狀態,學會理性控制,遇到不良情緒和生活煩惱,要尋找正確的傾訴對象,及時合理宣泄或轉移,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保持積極健康的情緒。
[1]張文雯,傅新禾.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論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2(10):21-23.
[2]陳俊.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4(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