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國
(江蘇省東臺市東臺鎮海豐小學)
小學語文現代詩歌教學初探
張一國
(江蘇省東臺市東臺鎮海豐小學)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它能陶冶人的性情,啟迪人的智慧,培養人的審美能力,這不僅是指古體詩歌,也指現代詩歌。
小學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理應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理論研究者特別是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關注的一個重要命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對小學現代詩歌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的意識已被喚醒,但是,目前小學現代詩歌教學存在著“三重三輕”的現狀,即重記憶輕感悟,重閱讀輕創作,重課內輕課外。那么,小學現代詩歌教學究竟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怎樣教、教什么?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做了一點粗淺的思考和嘗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而課前預習正是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預習是學生學習新課的一個起點,也可以是一個支點。預習的過程是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獨立地、嘗試性地去學習新課文,進行聽說讀寫的自我實踐。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它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憑借,由此激發學生調動多方面的感官體驗,調動情緒活動,挖掘和展示他們的潛能,還可以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情緒體驗。所以,它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一環。
在讀的時候應提出明確的要求:(1)第一遍粗讀課文,在朗讀中校正讀音,找出生字、詞,借助注釋或工具書明白它的音、形、義;(2)第二遍細讀全文,要求邊看注釋邊看課文,做到邊讀邊口譯課文,疏通文章大意;(3)第三遍精讀全文,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圈點出疑難語句、疑難問題,以備在課上提出來并解決。
新課標強調“各個學段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只有經常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充分讀悟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感情,提高朗讀能力,內化文本語言。
《長江之歌》這篇課文節奏鮮明,音韻鏗鏘,所抒發的感情真摯而強烈。在學生“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的基礎上,還要加強朗讀、背誦指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第三學段(5~6年級)中這樣說:“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學生熟讀成誦的過程,不僅能夠鞏固、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欣賞詩歌的音韻美,而且可以積累、內化文本語言,于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激發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這篇課文由兩個部分組成。作者以雄渾的氣勢,熱情贊頌了長江的雄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充分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是詩歌中兩次出現的詩句,其實也就是詩詞中的副歌。我們應該抓住這一關鍵詞語、重要句子的朗讀和感悟,深刻地體會作者所抒發的強烈情感。
詩歌寫作教學可以從不同的層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詩歌的仿寫訓練使小學生的詩歌創作有了堅實的基礎,在仿寫中獲得了寫作的熱情。學生還在仿寫過程中研究詩歌的語言,進行詩歌寫作的嘗試,鑄煉了自己的語言,培養了詩化的語言能力,獲得了詩歌表現的一般技巧。可以說,它的意義非同一般,為小學生在作文中張揚心神、表達個性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現在小學生的作文有套路化的傾向,無論從作文的內容還是從作文的形式,都顯得陳舊、沒有活力。尤其是語言做作、矯情、空洞和缺失靈性,細細分析,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作文訓練的思維定式,而詩歌寫作就可以改變這樣的局面。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導小學生根據所學詩歌進行仿寫訓練呢?
1.反復吟哦,仿詩歌語言
詩歌,作為一種分行排列的文學樣式正是以其儀態萬方的形式之美而成為閱讀者的最愛。詩歌語言高度概括、凝練,極富意蘊,它比一般的文學語言具有更強的陌生感,詩行間常留下許多空白,顯示出很強的跳躍性。正是這種跳躍性,才容納了詩歌更豐富的意象,從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構筑使人耳目一新的詩歌意蘊。
在仿寫訓練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多讀仿寫的詩句,領略其中蘊含的語言美。《我們愛你啊,中國》這首詩歌的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博大遼闊、美麗富饒以及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本文是詩歌,教學時切忌橫講解豎分析,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讀好詩歌,在讀中體會、感受到祖國的偉大。面對不常出家門的農村孩子可運用一些音像、語言資料來讓他們身臨其境般地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麗、物產的豐富、歷史的悠久。
只有把詩歌的反復吟誦與對詩歌意象的想象再生有機融合,才能深刻領會詩歌語言高度凝練的特點,才能讓學生在詩歌學習中達到仿寫的目的。在強化感性認識后,讓學生明白詩歌語言不僅僅在于分行,還有節奏美、形象美、含蓄美等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設計這樣的題目以“我們愛你——”為起句,仿照課文第二至第六節寫兩節句子,學生進行了這樣作答:
我們愛你——
萬里長城蜿蜒起伏
京杭運河連綿不斷
敦煌莫高窟雄偉壯觀
揚州瘦西湖婀娜多姿
2.品味經典,仿創作技巧
寫詩首先要醞釀情感。詩歌能使人感動,首先在于它的情感,還要懂得寫詩只要抓住意象,就抓住了詩歌的內蘊。好的詩歌更需要新穎的構思和奇特的想象。想象應該是詩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詩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還必須使用比喻等各種修辭手法。
抓住心靈的敏銳感覺,培養創作的良好習慣,是寫好詩歌的經驗之談。人類的心靈深處是一個豐富的寶藏,那里有寫不盡的詩歌。告訴孩子,要熱愛我們的生活。要依靠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還要學會聯想,在思維過程中始終不脫離具體事物的形象,并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和豐富的聯想、想象。只要我們這樣去積累生命體驗和形象感覺,很多生動具體的形象畫面和情感體驗就會在頭腦中互相聯結、溝通,情感體驗就會豐富而深刻,思維表達就會活躍而形象,我們的情感表達就離詩歌不遠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應該高舉“蘇派”旗幟,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正確把握現代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地位,從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出發,以學生生命的詩意成長為追求,立足教材,拓寬學習渠道,激發學生對現代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現代詩歌的熱情,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乃至整個人生都充滿詩意。
王長青.小學現代詩歌教學策略初探.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0(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