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秧秧
(河南省平頂山市新城區湖光小學)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措施
李秧秧
(河南省平頂山市新城區湖光小學)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出和推廣,小學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改革活動也開始逐漸增加,通過實施德智體美勞全面性的素質教育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利于各個科學的教學理念得以推廣和運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合唱教學屬于現代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從現代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幾條有利于提升合唱教學的相關措施。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措施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屬于集體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要想保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產生音色互相融合、聲部互相協調的效果,就要讓所有的學生集中自我意志力和注意力完成。合唱教學具有一定的音樂綜合性,需要學生互相配合、互相協奏,在合唱過程中突出縱向和聲、橫向旋律,還要兼顧其他聲部的音準或者音程,從而保證音樂效果達到和諧性的要求。
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屬于系統性較強的課程,與其他科目教學活動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師要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規范課堂教學的規律,但是長期發展下去必然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影響。音樂教師要能夠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出發,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樂意地學習相關合唱知識,例如在日常合唱音樂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外優秀的合唱音樂作品進行欣賞,通過使用奧爾夫教學理念對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培養。學生只有對音樂合唱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從根本上對這些合唱作品進行自我情感抒發。例如,在進行《柳樹姑娘》這一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對該首作品進行欣賞和聆聽,然后讓啟發學生對柳條沙沙作響的聲音加以模仿。其次,教師對系統的合唱相關知識進行講授,讓學生明白該首作品屬于二聲部合唱歌曲,最后通過小組唱、輪唱等不同的歌唱形式來對該首作品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加以展示。教師在合唱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對合唱或者獨唱的效果加以分析,通過這種系統的訓練方法,就能夠讓學生的音準和音色都得到鍛煉,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
學生要想把合唱作品演唱得更具有感染力,需要教師對發聲訓練加以重視和利用。良好的發聲技巧是學生順利歌唱的基礎,保證學生的發聲器官在自然合理的生理的條件之下達到真摯的情感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具體的合唱需求,學生在合唱過程中需要掌握正確的姿勢,保持身體的平直和自然,呼吸的流暢,使用鼻孔以及嘴巴進行同時吸氣,還要注意保持呼氣的均勻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達到字正腔圓的要求,歌唱過程中需要具備準確的一種母音狀態以及良好的起聲狀態,從根本上增強歌曲演唱過程中的感染力以及表現力。
在保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音色統一的基礎之上對其音域進行擴展訓練,從而形成明亮純凈的高音區音色,學生聲部之間的互相配合也是合唱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只有和諧的配合才能夠對合唱歌曲所具有的內容進行表達,在實際演唱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準確聽到自己的聲部,還要準確聽清其他同學的聲部演唱,讓學生通過分組唱來對聲音的融合加以鍛煉。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他們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進行發揮,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所具有的合唱魅力加以感受,教師還需要根據小學生群體的個性使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他們掌握更多科學有效的發生方法,從而達到和聲演唱的要求。
口風琴屬于一種音準相對較好、體積較小、具有優良旋律的一種鍵盤式吹奏類樂器,該首樂器還有顯著的和聲能力、寬廣的音域,通過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從根本上對教學效果加以優化,對于豐富合唱教學內容、調節氣氛、擴大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習積極性有著明顯的指導作用,所以,音樂教師要能夠對口風琴教學優越性加以重視,選擇合適的教學插入點來獲得更加顯著的教學效果。
口風琴是我?,F階段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器樂,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情趣以及音樂能力有著一定的功效,也是提升學生識譜能力和歌唱能力的主要樂器,通過口風琴開展合唱教學,能夠讓學生的音樂視野得以拓展、知識掌握能力得以提升。合唱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學生不能夠準確掌握各個音準。在學生合唱過程中,教師使用口風琴教學,對每一個聲部加以伴奏,通過輪流交替進行來快速解決合唱教學中存在的音準問題。在對兩聲部合唱歌曲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高低聲部以及分旋律聲部所存在的視奏旋律與歌曲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領唱、齊唱以及接龍唱,并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增加對速度的處理力度。作為我校合唱教學的特點,在學生二年級開始就開展口風琴教學活動,通過利用口風琴加以伴奏,能夠對學生的創作熱情加以激發,并在伴奏與合唱的獨特創作中來提升學生的合唱以及演奏水平??陲L琴指導下的合唱教學能夠對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加以強化,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教學課堂氣氛的活躍有的精華,這樣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時候才能夠用其精華部分,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由此,我們能夠總結出來,面對五花八門的教學理論,教師要有自己的選擇標準,能在多種多樣的教育理論中選擇積極向上、具有一定指導性的教學理論進行實踐。
教師掌握了如何甄別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論之后,需要重點將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課程完美地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將教學理論和語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教師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工作,教師只有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才能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靈活地應用教學理論,做到游刃有余。學生雖然同處一個年齡段,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個時候,教師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備課的時候就要從班級學生的整體出發,因材施教,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和課后的作業練習難度等,教師的課前備課,對于一節課的成敗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不能選擇優秀的、先進的教學理論之后,就認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而忽略了備課這一重要環節。教師需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將理論與實踐教學提前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輕松。我們之所以進行語文的學習,目的在于讓人與人之間進行更好的溝通交流,所以,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如,在小學語文課本第六冊中有一篇課文是《參觀人民大會堂》,如果教師沒有提前進行備課,只是照著教學理論在課堂進行課文內容的授課,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印象不深刻,還會感覺到無聊乏味。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將教學工具和課文內容完美地結合到一起。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從網絡上下載有關人民大會堂的圖
片和視頻等,在課堂上進行播放,這樣不僅提升了課堂活躍的學習氛圍,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點的印象。
即使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進行了教學理論的選擇和課前充分的備課,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教師要意識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時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以,教師在實踐過后,需要及時進行反思,要能夠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盡可能地避免實踐與理論之間所產生的差距。教師及時進行反思,能夠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方式更好地適用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對于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兩者是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只有這兩者不斷進行磨合,才能更好地造福于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效率。由此可以認識到,教師在課堂實踐后進行反思的重要性。只有教師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夠不斷地完善教師教學,才能夠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完美地統一起來。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起課堂實踐后的反思,對實踐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刻的鉆研思考。
總之,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師應當正確地認識這種必然存在的矛盾性,并且不斷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融合到一起,這樣,教師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1]林麗英.理論與實踐辯證關系的復雜性分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2]姜正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品質[J].大學教育科學,2011 (0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