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珊
(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洪河農場幼兒園)
區域活動指的是通過我們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一定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與活動內容,主動進行探索和交往的區域。但是小班孩子因為年齡小,他們生活經驗有限,因此,了解學生興趣點,為幼兒創設游戲化、生活化活動區域,使小班區域活動有序開展起來是目前我們幼兒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環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通過環境創設與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發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小班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以及幼兒特點做整體安排,應該從幼兒水平與發展需求出發,讓幼兒自己做主,讓幼兒做區域活動的小主人。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幼兒小班教材時,我總是根據幼兒特點創設區域環境,既考慮幼兒間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又注意他們彼此之間互不干擾。這樣,幼兒才能專注于某項活動,才能充滿信心地探究問題。在設置活動區域時,我總是充分運用班級環境因素,采用靈活與固定設置相結合的方法,給幼兒創設多功能的、豐富多彩的自由活動區域,讓每個孩子都有自由選擇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在設置區域環境時,我總是把活動區域分為兩部分:安靜區域設在教室內,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等;其他區域設置于靠近門口的地方,比如角色區、表演區等等。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相互作用論研究表明,幼兒的認知發展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下獲得的,幼兒由于年齡小,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具體的、感性的、形象的,他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往往需要動作幫助,他們認識物質世界需要通過實物來完成,需要借助于物體的直接操作。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難發現,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擺弄物體,對任何外物都充滿好奇心,因此,在創設幼兒活動區域時,我總是努力給幼兒準備充足數量與種類的材料,這些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材料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能夠培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投放材料的時候,我還考慮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給不同層次的幼兒配備不同材料,為了讓幼兒充分運用材料,每當給幼兒提供新材料的時候,我就和幼兒討論:“這個東西怎樣使用好呢?“這個東西可以做什么呢?”“這個東西能不能用其他的代替呢?”等等,這樣的討論過程其實也是幼兒充分想象、充分思維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給幼兒及時添加新材料,以便于幼兒嘗試新的玩法。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奧秘之一在于幼兒從好老師那里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與鼓勵的話。”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對幼兒多表揚、多鼓勵、多肯定、多支持、多欣賞、多容忍,這樣幼兒才會越來越聽話,才會在活動區域表現得更好。對活動區域的評價可以通過集體交流評價與個體過程性評價來進行,小班幼兒受年齡特征制約,很多時候以我們教師的評價為主,比如,“這樣做太好了”“你是一個乖寶寶”等是我常用的評價語言。當然對待不同層次的幼兒要用不同的評價,對有創造能力的幼兒我這樣評價:“你好聰明,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這個問題你解決得很漂亮,以后你會更出色的。”等等,當評價能力較弱的幼兒時,我這樣說:“你有了明顯的進步。”“你越來越聽話了。”等。這樣孩子們就會在活動中更加活躍,就會更加回味無窮、興致盎然。
總之,區域化活動是幼兒自主學習活動的一種有效形式,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想方設法給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區域,使幼兒在活動中健康成長。
[1]黃丹霞.如何結合主題活動更有效地開展區域活動.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2006.
[2]沙麗萍.區域活動設置與不同年齡幼兒的智力發展.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
[3]李會敏.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的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