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向陽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東望山九年制學校)
小學階段,教師所面對的作文教學對象可以說是零起步的小孩兒,他們的頭腦中對作文的認識猶如一張白紙,對文字寫作都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好好備課,研究字詞句段的授課技巧,這顯然要費許多精力和時間。
在啟蒙教育這塊,有的老師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而有的老師卻不能給學生以很恰當的啟發性,讓學生對語言文字寫作感到枯燥無味,興趣全無。
比如,寫作順序混亂、語言不生動、寫作重點不突出、感情不真摯等問題層出不窮。
針對以上問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探索出一些對學生寫作有幫助的對策,下面具體來分析一下。
1.提高自身素養,不斷學習專業知識
俗話說:若要給學生一瓶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說,為了給學生傳授有關作文的相關知識中的一些技巧,教師需要自己儲備若干個技巧。這些技巧并不是毫無依據,胡編亂造的,而是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總結歸納出前人的經驗和智慧,輔以自己的語言來進行知識的傳授的。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夠為學生靈活地解決寫作上的難題。
2.從學生興趣出發,激勵學生愛好寫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將寫作技法完整、有趣且合理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在生動有趣的作文課堂上,獲得了快樂和知識,將對他終生的作文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授課方式要靈活多樣,讓學生通過作文教學,感受到語文寫作的樂趣,感悟語文的博大精深。
1.多觀察,寫作時方顯合情合理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涉世未深,閱歷尚淺,對一些事情感觸不深,此種情況下,寫出來的作文很有可能是靠想象瞎編的,因此就會出現內容和現實情況不符,也就是內容不真實,感情不真摯。這是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小學的作文指導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養成對任何事情都懷有一顆好奇心,研究事物的特點,由表象到本質,這樣通過不斷的引導,不斷的訓練,小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深刻。寫出來的東西也才能夠合情合理,讓讀者產生共鳴。
比如,教師布置了一道《像蒲公英一樣生活》的作文題目,要想寫好這道作文,學生必須有足夠的知識積累,知曉蒲公英的特點以及蒲公英的生活姿態等等。前者屬于表象,是通過觀察一眼就能夠了解到的,而后者則屬于本質,需要學生觀察后經過思考才能夠得出結論。因此,觀察是基礎,是寫好佳作的基礎。平時的小學生一定要養成愛觀察事物的習慣,這樣寫作的時候才能夠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2.多閱讀,寫作時方顯文學底蘊
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超強,他們天真可愛,興趣廣泛且喜歡新鮮的事物,因此,教師就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推薦學生喜歡閱讀的優秀書籍。在選擇優秀讀物時,內容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小學生喜歡閱讀的領域,比如,動物探險記等。通過讓學生閱讀文質兼美的書籍,大家都會有所收獲,然后教師再組織學生一些展開討論,說說自己閱讀書籍的心得。這樣大家一交流,相當于閱讀了許多本書,每個學生不僅學會了一本書上的內容,其他學生的閱讀心得也學到了,所以說,展開閱讀討論課,可以讓學生大大積累文學底蘊,俗話說的厚積而薄發就是這個道理。
3.多練習,寫作時方顯成熟文筆
俗話說,熟能生巧。寫作也不例外。教師應該一周內給學生留一篇作文寫作的題目,一周講一次作文佳作,在每次的訓練中,學生都會有所收獲,都會有所積累。在作文講習課上,能夠取長補短,為我所用。無論是其他學生作品中優秀的句子,比如使用了比喻或者擬人或者排比的修辭;還是學生佳作中使用了一些寫作技法,比如進行了細節描寫,以小見大等。這些都是通過練習和學習積累獲得的。練得多了,再寫作時方能彰顯出學生那成熟的文筆,恰當的手法。
小學時期的作文指導對于小學生寫作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明確作文教學指導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作文教學開展得豐富多彩,讓學生都喜歡上寫作,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作文水平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
郭元祥.探究性學習的原理與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