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敏
(河北懷來沙城實驗小學)
語篇是小學階段學習英語的重要素材之一,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的重點已從詞和句子逐步轉向句子和語篇。下面我就淺談一下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教學策略。
由于高年級教材中的語篇相對較長,涉及的詞組、句型、文化信息較豐富,如果教師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切入,很多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難以適應。因此,教師要加強預習指導,讓學生自主進行語篇分析,使學生有所了解、有所準備地進行語篇學習。例如,冀教版11冊中Unit 3 Christmas這一單元,上課僅憑老師一個人講會讓他們感到很乏味。于是在上這節課前,我先讓學生閱讀課外書,或者通過上網查找圣誕節的相關知識,讓他們在學習這一課時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也利于學生間的交流。除指導學生預習之外,讀前活動也很重要,教師簡潔明了的讀前活動,能幫助學生建立和以往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語篇的狀態。比如,讓學生自主提問,從而引向主動學習。我在講The Christmas Story時,先出示了一張光盤上的圖片,學生紛紛對這幅圖提出疑問。S1:Who’s this baby?S2:Why is there a star?S3:What are the three men doing?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學生的提問。接著學生因為心中的疑問,而去主動通過語篇來了解這幅圖,而且學生的提問涉及的恰恰是語篇的主要內容。看似直奔主題的讀前活動,收效卻可謂是四兩撥千斤。
主要是讓學生順利閱讀和理解所提供的材料,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活動形式,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指導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課文。
1.在語境中合理猜測,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讓學生在情境中合理猜測,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我在講冀教版11冊Lesson 30 Dumplings時,利用第一部分中的問題What do we need to make dumplings?讓學生猜測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猜測中引出新單詞:我將學生提到的包餃子時所需的物品羅列在黑板上,接著要求學生通過聽對話,找出“What do we need?”我在黑板上打鉤來表示學生聽到并已羅列在黑板上的單詞。學生由之前的猜測,到通過語篇對所需物品的全面了解,迅速回歸到課文學習。
2.在多種“讀”法結合中,感悟語篇
(1)略讀,即讓學生盡可能地快速閱讀,當遇到生詞或無法理解的句子時就跳過去,只要求讀懂大意。如Book12第18課第2部分At the swimming pool第一遍閱讀的時候,我要求學生盡快閱讀并說出這篇短文的大意,即可以在文章中找到這個中心句:I’m scared!I can’t swim.這樣的略讀,也有助于學生對整個語篇內容大致把握。
(2)尋讀,要求學生迅速地有針對性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語篇中迅速查找到某類信息,如人物、時間、地點、特征、方位等等。比如,講圣誕故事時,我們可讓學生帶著任務尋讀,查找并提煉出一些與課文相關的過去式的單詞:was,shone,saw,followed,brought,knew,grew,taught,讓學生先學習,然后把這些單詞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播放光盤上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看單詞進行課文的整體講述。
(3)精讀是指為了達到對文章的深入理解、熟練掌握的程度,而對文章進行反復鉆研、細心領會的一種閱讀方法。比如,Book 11 Lesson 12 Winter Fun一課中Look out就需讓學生仔細閱讀,依據上下文來判斷出詞組的準確意思。
(4)活讀。在精讀課文后,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篇章的理解,采用分小組表演、關鍵詞提示或板書復述課文的方式再次深入課文,把課文讀活,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教授Book 12 Unit 2這一單元就涉及三個完整的故事,在精讀完之后,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來復述全文,這三篇故事都可以用本單元的四會單詞first,then,soon,finally這幾個連詞串下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了解了全文的內容,而且還能靈活地進行口語表達。
讀后活動是對語篇閱讀教學效果的檢查評估,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延伸和運用。教師可以設計各種任務或者活動來內化語言,完成從知識汲取到能力發展的過渡。如,在講完Christmas和Spring Festival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談論一下這兩個節日并完成短文My favourite holiday。在學生充分理解語篇并能熟練運用語言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設計這一拓展環節,使學生提升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不僅讓他們嘗試了英語寫作的樂趣,同時也為培養他們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