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海
自行車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車自從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并被很多國家印在郵票上。如果收藏自行車會受到經濟條件和場地的限制,往往不大現實。但要是收藏自行車郵票,世界各國的自行車就會信手沾來,并成為濃縮的自行車史話。
1790年的一天,有個法國人西夫拉克,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很窄的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后滾滾而來,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馬車走遠了,他還呆呆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為什么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后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復試驗,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小車有前后兩個木質的車輪子,中間連著橫梁,上面安了一個板凳,像一個玩具似的。由于車子還沒有傳動鏈條,靠騎車人雙腳用力蹬地,小車才能慢慢地前進,而且車子上也無轉向裝置,只能直行,不會拐彎,出門騎一會兒就累得滿身大汗。由于兩個輪子也能平穩行駛,改變了人們的傳統的移動方式,這種靠腳蹬的自行車可稱得上是人類劃時代的發明之一。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計劃騎自己發明的后輪驅動自行車去另一個子城鎮旅行。到達該城后,不幸撞倒了一個圍觀的小女孩,成了第一個自行車肇事者。好事者將麥克米倫送上法庭。出于好奇,法官最后的判決是要求他在當地騎車表演,才被免于罰款。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1869年,英國的雷諾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之后,覺得車子太笨重了,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做得輕巧一些。他采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制成車架,車子的前輪較大,后輪較小。從而使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一些。從西夫拉克開始,一直到雷諾,他們制作的5種型式的自行車都與現代自行車的差別較大。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實用型的自行車出現于19世紀初。1817年,德國人德萊斯在法國巴黎發明了帶車把的木制兩輪自行車。自行車問世后迅速成為當時歐洲人青睞的交通工具。
一般的自行車前后輪都是一樣大小,而早期發明的自行車有前輪大后輪小(前輪驅動)和后輪大前輪小(后輪驅動)。此外自行車也并非都是兩輪,有獨輪的(如雜技團用),有品字形的三輪的,有一字形三輪(雙人)甚至多達13個輪子、21個座位的長龍式自行車。
自行車作為一種簡便的交通工具和體育運動器材,現在已遍及世界各地。由于自行車的圖案不斷出現在郵票上,自然會成為集郵愛好者選集的一個專題。如果將自行車這個大專題再細分一下,還可以是:自行車歷史,自行車運動,自行車造型,自行車與郵政等。
要說自行車種類,如果按結構和騎行對象進行區分的話,有載重車和輕便車,男式車和女式車,成人車和兒童車,平地車和山地車,普通車和運動車,整體車和折疊車等。具有特殊裝置和要求的還有雜技表演車、郵政用車、健身車和電動自行車等。
早期人們習慣稱自行車為“洋車子”,早期的自行車都是泊來品,尤其是在東北,日偽時期的自行車都是日本貨。約在1874年西方的自行車傳入上海,被稱作“腳踏車”。1876年2月17日《申報》刊登“上海行車說”寫道:“西人自行車,只一大輪上僅一鐵條,人坐其上如騎馬然,足踏兩鐵片,手握一橫條,而輪自轉,車自行焉,其行也疾,惟不嫻者易車覆而人墜耳。”由此可見是獨輪自行車。
如果集郵愛好者手中有一枚世界公認的最早郵票,那肯定是價值不菲了。最早的自行車郵票是1887年8月20日德國發行的一種地方郵票,以紀念德意志自行車協會成立4周年,畫面為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車郵票。我國解放后第一枚自行車郵票是1957年3月20日發行的紀39《全國第五屆工人體育運動大會》郵票一套5枚,其中第4枚“自行車”,郵票展示的就是一名運動員在低頭彎腰猛蹬自行車的形象。
自行車問世后,世界各國制造出各有特色的自行車已不足不奇了。鍍上發光物質的夜光自行車,夜間行駛時,150米內能被清晰地發現,可減少交通事故;太陽能自行車,使用太陽電池,時速可達每小時25公里;折疊自行車,用輕質材料制造,折疊起來可放在包內,十分輕便;電動自行車,充電電池,被各國廣泛采用。
自行車在有些國家已不作為交通工具,僅作為健身器材。如特大牙盤自行車和帶配重的自行車,騎起來十分費勁,目的是鍛煉身體。還有一種帶電腦的健身自行車,能隨時反映騎行者的脈搏、血壓、呼吸次數等身體狀況和體力消耗量。
還有形式多樣的少年游戲自行車,如:偏心軸自行車,前后輪的軸芯不在車輪中心,即使在平地上騎行,也會像坐在小船上一樣前后顛簸;二人三輪自行車,前輪自由轉向,兩個后輪分別由二人腳踏,兩人用力必須一致,否則車子便不會很好順當的前行。
西方自行車進入工廠化生產后,廠主為了促銷,經常開展一些自行車比賽。真正有規模的比賽是1868年舉行的從巴黎到魯昂的135公里埠間比賽。在我國,最早是1897年5月24日在上海跑馬廳(今人民廣場),由旅滬的外國人舉辦的自行車競速比賽。
自行車賽分為場地賽、公路賽及越野賽三個項目。自行車場地賽在專門的賽車場內進行,還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比賽項目主要有:1000米計時賽、爭先賽,男子4000米、女子3000米個人追逐賽。男子4000米、女子2000米團體追逐賽等。隨著山地自行車的問世,又有了山地自行車賽等。公路自行車賽項目奧運會中有個人賽和團體賽。世界自行車錦標賽有業余120-190公里個人賽和100公里團體計時賽,業余女子50-70公里個人賽,職業運動員250-280公里個人賽。因每次比賽的道路、風速等條件不同,所以只有名次,沒有世界紀錄。
越野自行車賽因有四分之一的賽程在坡地、森林、水溝、橋梁等復雜多變的地表中進行而得名。比賽分為公開賽和秘密賽兩種。公開賽規定賽前一天公布路線,秘密賽在賽前半小時公布路線。最長賽距:職業運動員24公里,業余運動員21公里,青年運動員15公里。
最早自行車。最早的自行車的設計在1791年,由法國人西夫拉克完成的。當時這輛自行車還很不完善。
最大自行車。1989年6月4日,美國的戴夫·摩爾制造的一輛自行車高3.4米,車輪直徑3.05米。如果以車輪直徑大小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
最長自行車。1988年2月27日,新西蘭的坦利·塞斯曼設計并制造了一輛自行車長22.24米,由4個人騎乘。
最貴自行車。來自北歐的Arumania推出了全球最貴之一的單車,使用了600顆Swarovski的水晶,車身鍍上純金(純金是指24K金,也就是說它的含金量是100%),定價117000歐元。
最貴山地車。英國的斯蒂夫公司生產了一種山地自行車,由自己國家和美國、意大利、日本生產的最高端零件組裝。價格12025美元,合人民幣9萬多元。
最小雙人車。法國的雅克·比尤制造的一輛雙人 自行車,只有36厘米長。
最大三輪車。1998年7月,美國的16名大學生設計了一輛三輪自行車,車高7.13米,后輪直徑2.23米,前輪直徑4.67米。
自行車是傳統產業,具有200多年的歷史,由于環保以及交通的問題,自行車再度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居民喜愛的交通、健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