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春
8月13日,省水利廳下發通知,公布首批省級“水美鄉村”名單。被首批命名的河南省“水美鄉村”,涉及13個省轄市的16個鄉鎮、村莊,分別是: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鎮,開封市尉氏縣大橋鄉要莊村,洛陽市嵩縣車村鎮天橋溝村、欒川縣廟子鎮莊子村,平頂山市舞鋼市尹集鎮張莊村、魯山縣堯山鎮東竹園村,安陽市安陽縣都里鎮,焦作市博愛縣寨豁鄉青天河村,鶴壁市淇縣黃洞鄉紂王店村,許昌市許昌縣蔣李集鎮圪垱村,三門峽市義馬市東區辦事處河口社區,南陽市內鄉縣余關鄉黃楝村,商丘市睢縣城郊鄉北關村,信陽市平橋區五里店辦事處郝堂村、光山縣晏河鄉帥洼村,濟源市下冶鎮。
創建“水美鄉村”,是省水利廳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美麗河南的決策和水利部關于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要求,在組織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的基礎上,為推進鄉村水生態文明建設而采取的重要舉措。通過開展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把水生態文明建設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改善鄉村水生態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不斷增強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活動自2014年8月份啟動以來,得到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引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各地通過自評、初評層層篩選先后推薦了50個村(鎮)作為“水美鄉村”候選對象上報省水利廳。
為推進“水美鄉村”創建工作有序展開,省水利廳專門制訂了與之配套的考評辦法和評估標準,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針對各地不同水資源稟賦、水生態特點、水文化底蘊和水景觀特色,確立了“積極建設、科學評價,成熟一批、命名一批”的工作思路,計劃從2014年開始,每年從全省各市、縣上報的候選名單中評審、命名一批“水美鄉村”,到2020年,在全省力爭建成100個以上的省級“水美鄉村”和一批市級、縣級“水美鄉村”。
河南省“水美鄉村”簡介
洛陽市嵩縣車村鎮天橋溝村。天橋溝村位于嵩縣南部,在國家5A級景區白云山入口處,311國道穿村而過,與白云山旅游通道相接。全村總面積12 km2,最高海拔1800米,山區面積約占全村面積的85%;全村7個村民組,15個自然村,308戶1076人,大部分村民以種植花卉、藥材為主。近年來天橋溝村委積極組織村民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通過河道疏浚、護岸、截污等措施,恢復和提升河道兩邊的自然生態景觀。目前村內街道硬化率達90%,自來水入戶率90%,村莊綠化7800m2,建設公廁3座,安裝路燈30-余盞,垃圾處理場及無動力汗水處理廠各一處,專用保潔車輛一臺,生活垃圾處理率和汗水處理率基本達到90%。天橋溝村近幾年先后被確定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生態文明示范村和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扶貧村。天橋溝村處于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區,屬黃河流域,氣候宜人,沿岸無工礦企業,水源純生態無污染,水質優良,環境優美。今天的天橋溝村,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集休閑、保健、養生、賞花、觀光于一體,已逐步成為白云山腳下“風景迷人、村貌引人、特色誘人、鄉風宜人”的鄉村旅游佳境。
濟源市下冶鎮。下冶鎮位于濟源市的西部山區,距市政府55公里,全鎮轄38個行政村,121個自然莊,益林荒山8420 hm2,貫穿于境內的大小河流有5條,滋潤全鎮3.12萬人、2266.67hm2耕地,近幾年來,下冶鎮人民政府本著建設”富強下冶、文明下冶、平安下冶、美麗下冶”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大興農田水利建設,推進全鎮水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改善農村生活質量。已投資1.2元,治理河道10575米,修建自流水渠12條,壘砌塘堰壩34,新建石拱橋3座、梁鐵橋6座;投資840萬元建成8個村的提水灌溉(飲水)工程,投資1868萬元建小型蓄水池206座,實現了全鎮居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8%;投資1800萬治理小流域面積1200 hm2,荒山栽植8萬余株,建成水景觀5處、特色小游園8處,境內道路全部綠化,農民小院干凈整潔。通過治理,如今的下冶鎮處處山秀、水美、田肥、林茂、路闊,全鎮生態環境良好,群眾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