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杰(吉林油田松原采氣廠,吉林 松原 138000)
1.1 大老爺府油田于1994年開始了以探井為中心的滾動勘探開發,目前綜合含水上升至96%以上,由于油田資源潛力限制,近兩年沒有新井接替產能,油田降產較大,需要通過一定的措施增產規模來提高油田穩產能力。
1.2 受資源品質及效益制約,措施規模逐年下降,由2011年最高的9000噸下降到2014年的3000噸,并且新技術引進受限,措施結構單一,目前措施增產過度依賴油井解堵、壓裂,其增產量占措施產量的93%以上,措施接替技術方向不明確。如何在措施噸油費用控制在2000元以下實現3000噸的措施增產規模是2014年油田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針對油田開發現狀,2014年通過優化措施結構,深入挖潛技術研究,不斷完善主體措施壓裂和解堵的選井原則及施工工藝,提質降本,規模實施低成本措施,強化分層認識,加大堵水力度,控制含水上升,擴大新技術試驗力度,使措施年增產量比例達到7%以上。
(1)目前油井壓裂面臨的問題
①未動用層品質差,補壓增產潛力小。
全區油層動用程度為62%,未動用有效厚度有822米,具備補壓資源潛力。未動用潛力主要分布在G2.3.4及F6.7.8.9小層,均為油水同層,電性指標低且低于有效厚度劃分標準下限。
②分層認識不清,二次壓裂的技術方向不明確。
整個油田二次壓裂厚度只占全部動用厚度的6.9%,具備重壓資源潛力。但是近年的重復壓裂井表現為高增液和低增油,效果差,通過加密、堵水、壓裂等認識都表明儲層高含水,因為分層認識不清,準確判斷低含水層難度大,效益實現儲層二次改造的技術方向不明確。
(2)2014年油井壓裂取得的成果
①12-17井通過補壓G7層復活。
12-17井位于斷層附近,屬于河口壩相,原始含油飽和度高(40-50%),G7為主力含油層但一直未動用,測井解釋顯示該井G7層附近未見含水層。鄰井12-21和10-17井的日產油分別為0.4噸、0.28噸,動用效果好。2014年8月6日復活后累增油72.3噸,日產液8.6噸,日產油0.35噸,含水95.9%。
②確定4口井開展重復壓裂試驗,探索壓裂規模實施的技術方向。
通過不斷完善壓裂選井選層的原則,從初期改造程度低、注水不見效區重壓引效、線性注水區油井轉向三個方面開展4口井試驗,預計累增油40噸。
大老爺府油田長期注入不合格水,儲層結垢嚴重,監測井結垢率達100%。油井結垢速率為1.43mm/a,近3年作業井中結垢井占34.1%-43.03%,鎂、鈣離子含量分別為28.7mg/l、127.7mg/l(超標),分析認為井筒及炮眼結垢情況普遍。
在油井解堵單井增油下降、增產規模逐年減小的現狀下,2014年實施84口井,采用6種施工體系,單井增油31噸,與2013年增產能力持平。
(1)高能氣體壓裂解堵
通過優選剩余油富集井、層,科學設計點火部位,對具有明顯結垢史(檢泵、井徑資料),降產明顯的4口井實施高能氣體壓裂解堵,有效井3口,初期平均單井日增油0.45噸,目前平均單井日增油0.15噸。其中,有2口井明顯增液降含水,表明滲流狀況改造善明顯。
(2)振動采油負壓解堵和振動采油熱氣能除垢解堵
優選2口井實施振動采油負壓解堵,初期日增油0.6噸,目前日增油0.25噸。而選擇實施振動采油熱氣能除垢解堵的4口井,初期日增油為0.45噸,目前日增油為0.13噸。
針對隔層薄,與水層相鄰,通過壓裂及常規射孔手段無法有效動用的12-016井開展水平射孔試驗,日增油0.4噸,年增油80噸。通過實施多方向水平孔,即避免了因裂縫致使水驅方向性明顯的矛盾,又避免壓竄水層,能夠較好的挖掘層內剩余油。
大老爺府油田采用一套井網開發兩套油層,平均單井動用13層,多層合注合采,無法確定分層產出能力。油井斜井多、結垢嚴重,符合測試條件井逐年減少,測試成功率低,分層認識資料嚴重缺乏。
針對油田高含水、無效水循環嚴重的問題,充分應用C/O、分層輪抽等油藏監測及動態產狀分析資料挖掘水淹井潛力,改善層間干擾,優選配套技術治理無效水循環。
增油劑主要由表活劑、天然混合羧酸鹽等組成,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并對近井地帶堵塞的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清洗作用,具有投資少的優點。
2012年以來對109口井添加了增油劑,有效井85口,累增油831噸,平均單井增油7.8噸,單井成本僅1300元,增油劑是大老爺府油田擴大推廣的低成本增產措施。
通過上述增產措施效果評價,確定大老爺府油田今后措施挖潛的指導方向如下。繼續深化油井潛力調查,優化措施結構,在前期重壓試驗的基礎上擴大壓裂實施規模,增加水力噴射實施力度,深挖儲層動用及改造潛力,繼續深入研究解堵等主要增產措施,規模實施低成本技術,適度引進新技術試驗,拓展增產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