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大港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廠,天津 大港 300280)
基于伺服控制的供配電集控一體化技術在油田叢式井上的應用
劉會(大港油田公司第六采油廠,天津 大港 300280)
本文針對油田偏遠地區叢式井地面建設周邊無可靠電源的特點,提出一種基于伺服控制的供配電一體化技術,通過現場應用,取得了降低地面投資、減少設備能耗、提高數字化程度等多項成果,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伺服系統;自控系統;集控一體化
在油田,抽油機仍是目前耗電量最大的用電設備,用電量約占油田總用電量的40%以上,但運行效率非常低,平均運行效率只有25%,功率因數低,電能浪費大。
造成抽油機運行效率低的因素很多,如傳動裝置的損耗、油桿提升過程中的損耗、泵的損耗等,但從電機而言,主要是由于考慮到電機啟動時會產生2-3倍的沖擊電流,需要電機配置預留部分容量,也就造成電機負載率過低,電機不在最佳運行效率區間運行,效率過低。
HSS井區為2012年新建油井產能,該井場周邊方圓兩公里內雖然有地方10KV電源,但該電源供電可靠性較低,不能滿足井區地供電需求,為此需要配置其它電源。該井場內井數共計13口,井深均在1100m左右,采抽設備選用5型抽油機。若采用常規配置,需配備11KW電動機和15KW變頻器各13臺,動力設備則需采用1臺200KW燃油發電機。
按照以上配置,前期投資在100萬元左右,參照其它井區單井日柴油20L核算,該井區年耗油量可達到94900L,為此,需要尋求一項技術,不僅能節約投資成本,而且能極大降低運行成本。
系統主要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組成。硬件系統包括:動力控制系統、參數采集系統;軟件系統包括:數據解析處理系統、診斷報警系統、參數調控系統、WEB服務系統、移動終端。系統可根據生產需求,對井場內套壓、采液量、產氣量、傾角傳感器、伺服電機和發電機運行參數進行采集,并通過傾角傳感器對井下參數進行推算。
伺服系統一般由伺服控制器和伺服電機構成。伺服控制器控制的三相電形成電磁場,轉子在此磁場的作用下轉動,同時電機自帶的編碼器反饋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根據反饋值與目標值進行比較,調整轉子轉動的角度。根據伺服器系統在韓城地區實驗效果分析得出,伺服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伺服電機調速系統的調速范圍較寬,適于變負載狀況下的調速,尤其是低速下的可控調速。
伺服電機的啟動轉矩較大,使得設備選型時的范圍較寬,同時可以實現集中控制,能降低裝機容量和總體投資。
數據采集解析系統的主要功能為接收各油井上傳的測試數據,對其進行解析處理,然后儲存,未診斷與監測、WEB服務、PC終端及手持終端提供原始數據。及服務器作為主機,接收油井監控模塊的數據的上傳,完成一個基于WEB服務器的數據接收解析程序。
診斷報警主要功能是對數據解析系統接收的實時數據進行處理計算。結合油井的排采階段,利用采集數據與理想情況進行對比。對異常數據進行診斷報警,并為參數調整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WEB用戶及手持機用戶提供數據層。
油井參數調控系統為油井的參數調整部分,根據診斷報警的結果,人為或自動調整油井的生產制度,使油井能夠有效的運行,減少因為生產制度因素減少油井采收率的影響。
WEB服務系統根據可油井業務需要,提供包括油井的基礎數據,實時生產情況,歷史生產情況,排采曲線、動液面曲線等圖形展示。
2.1 .1 原設計方案
按照通常配置,HSS井區選用11KW伺服電機,控制柜采用1拖4設計,13口井配套4臺,發電機需用200KW燃油發電機。
2.1 .2 基于伺服控制的供配電集控一體化技術方案
根據優化設計,HSS井區選用7.5KW伺服電機,控制柜采用1拖4設計,13口井配套4臺,發電機需用80KW燃油發電機。主要配套設備見表3。
HSS井組自2012年11月4日投產至今,除期間出現故障兩次因氣溫過高導致風扇燒毀故障外,運行一直很穩定,且經更換電扇后問題解決。
為保證比較結果的準確性,現選取YX-06(4井式)、YX-07(5井式)和YX-24(4井式)3座井場13口井的一個月的燃油消耗情況與合試4井場進行對比分析。3座井場均采用五型機作為采抽設備,發電機功率為80Kw,采用11Kw電動機和15Kw變頻器進行調控。
從目前試驗的情況分析,伺服器系統可以實現排采設備節能50%的目標,適合油井排采節能要求;故障率較低,運行穩定,具有良好的生產適應性,對油井穩定連續排采具有積極作用;其自動與人工干預的優化調控技術,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開發效益,并有效降低用工需求和單井管理成本。
劉會(1971-),工程師,主要從事油田電力管理及自動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