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利
(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牧原衛生院 內蒙古 牙克石 022150)
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疾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高血壓病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致殘率較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承重的負擔。因此基層醫院要開展高血壓病的防治工作是有必要,近年來太極拳運動降血壓的文章報道很多,然而太極拳運動降血壓的機制尚在研究之中。筆者就太極拳防治高血壓病的中醫機制進行探討,以便學術交流。
太極拳目前是家喻戶曉,太極拳的拳理也是根于陰陽,陰陽的平衡,動作的虛實變化,陰陽、虛實、開合與中醫學陰陽學說如出一轍,太極拳在一招一式中體現陰陽的變化,虛實的變化,以及其陰陽虛實的相互轉化,不難看出,練習者通過鍛煉此拳,通過拳法的一招一式的陰陽變化調節自身體內的陰陽變化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太極拳的運動調節功能符合中醫學對疾病診療原理,整體觀,辯證施治,陰陽平衡,是我們人體內部功能和諧有序,進而防病治病,提高習練者生活質量,太極拳鍛煉平和陰陽,抑亢助虛,具有很好的雙向調節的作用,經常習練太極拳使得血壓保持正常穩定的良好狀態。
太極拳在松靜自然的、柔和緩慢的鍛煉方式下使得全身的肌肉均勻收縮和放松交替,肌肉的有序的收縮是全身的氣血周流,血管的平滑肌通過血液會自動按摩的作用。太極拳運動要求練習者放松全身,氣定神閑,以意領氣,意氣相隨,氣為血帥,氣血通暢則流暢。最大程度的開放毛細血管網,增強經脈和絡脈的能力,使得氣血周流,進而起到降壓的作用。太極拳練習非常注重武德的教育和修煉,練習時要培養患者心胸開闊,豁達樂觀,陶冶情志,防治情志不良引起的血壓增高,太極拳具有促使氣血調和,經脈通暢的功效,可有效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生,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提高滿意度。
高血壓病與臟腑功能不和有著密切關系,太極拳具有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太極拳的腰部旋轉屈伸的鍛煉,腰部松靜自然在配合呼吸的鍛煉得到,可以使的筋骨強健,內應臟腑肝、腎得到氣血的濡養,肝疏泄功能增強使得陽氣敷布全身,更使得肝藏血的功能加強,有效調節外周血的通流量。太極拳補腎可以有效應對上實下虛失調的臟腑功能狀態,協調肝、腎臟之間的功能。患者要根據自己的自身體質條件選擇太極拳的種類、練法、鍛煉時間和難度,左右野馬分鬃、左右倒卷肱、左右攬雀尾、云手等等,這些動作具有很好的調節肝腎功能,也具有很好的降血壓的功效,改善高血壓的患者的生活質量。
運動療法降血壓在臨床報導中屢見不鮮,近年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的倡導,我國國民也意識到了養生保健的重要性。普遍人學者認為人只要患上高血壓病就需要終身服藥,但是臨床也很多學者報導太極拳運動療法降壓的學術論文,說明太極拳降壓具有廣闊的前景,但是任何療法都有自己適應范圍,太極拳防治高血壓普遍使用高血壓易感人群、高血壓早期的臨界高血壓和Ⅰ級高血壓的患者,而高血壓在200/120mmHg以上的患者不適合練習,或者伴有腎損害、心律失常、心絞痛等等疾病的患者,以及輕度鍛煉太極拳血壓輕度增高的患者更不適合練習。多數學者認為太極拳降壓的作用具有可逆性,練習太極拳要持之有恒,方可達到長期降壓的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