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波 閆 峰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彩超室 山東 棗莊 277101)
臨床上對于高血壓性心臟病的定義是,患者由于受到血壓長期升高的影響,左心室負荷急劇增大[1],進而引發的相關疾病;該疾病治療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臨床上多采用心臟B 超和心電圖對患者進行診斷,從效果來看兩種方法也都具備相應的優勢,基于此,我院就將以實例研究的方式,就兩種方法進行客觀的比較,以尋求更為科學的診斷方法,現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40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平均年齡(55.9±4.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
1.2 方法: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儀器是由美國GE,ViVid-7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超聲診斷,具體的操作為:將受檢者置于左側臥位,然后對患者的左室收縮功能、室壁厚度和心臟腔室進行檢測。
心電圖檢測則由醫院的專業醫師進行通氣掃描,并對最終掃描的結果進行分析和匯總。
1.3 診斷標準:心臟B超左室肥厚及擴大:(1)通過二尖瓣水平短軸切面對患者的左室后壁和室間隔進行監測,如果檢測結果顯示為前后徑、舒張期≥12.5mm,且收縮期厚度增加≥65%,可確認室間隔肥厚及擴大;如果檢測結果顯示為舒張期、前后徑≥13.00mm 可確認左室后壁肥厚及擴大;(2)胸骨左緣左室長軸切面上,一般情況下女性患者左室內徑>50mm,男性患者>55mm 時,可確認為左室擴大。
1.4 統計學處理: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表示本實驗的計量資料,并應用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臟B超檢查結果:40例患者中主動脈彈性減退21例(52.50%),主動脈擴 張1 例(2.50%),左 室 增 大8 例(20.00%),左 房 增 大17 例(42.50%),左室增肥14 例(35.00%);心 電圖 檢 查 結 果:左 室 增 大3 例(7.50%),左房增大4例(10.00%),心率心律變化7例(17.50%),心肌缺血31例(77.50%),左室肥厚8例(20.00%)。從研究結果來看,在左房增大、左室增大和左室肥厚三項的檢出率上比較,心臟B超要明顯優于心電圖檢測,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
結合已有的臨床研究資料來看,高血壓患者由于長時間的維持在高血壓狀態下,因此其心臟的功能和實際形態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借助心臟B超或心電圖對患者進行具體的檢測,能夠對后期治療產生決定性影響;從研究來看心臟B超主要是借助其探頭所發射的超聲波,進而達到患者的心臟組織面,并最終形成回聲和影響,而心電圖則是通過心肌機械收縮進場心電活動記錄來完成對患者的檢測。
這兩種方法都是無放射性、無創傷的檢測方法,都具有相應的臨床優勢,但是在臨床實踐中需要特別注意一下幾個問題,首先在使用心臟B超時,首先認識到其穿透力與CT 或X 線比較相對較弱[2],此外,心臟B超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比較大,甚至有一定幾率會出現假反射的情況進而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在使用心電圖進行檢測時,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儀器的誤差。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在左房增大、左室增大和左室肥厚三項的檢出率上比較,心臟B超要明顯優于心電圖檢測,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因此,我們建議在臨床實踐中應該盡可能的將心臟B超與心電圖兩種方法進行合并檢查,以保證最終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1] 劉蕗,等.心臟B超與心電圖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的對比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12):195-196
[2] 張秋云,鄭麗萍,等.心臟B超與心電圖在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2(1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