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河北省寧晉縣醫院眼科 河北 寧晉 055550)
白內障較常見,外傷、輻射、老化、中毒、遺傳、免疫及代謝異常和局部營養障礙等均可使晶狀體代謝紊亂,蛋白質變性,發生混濁。手術是治療此病較徹底、有效的方法?,F階段,手術技術逐漸提高,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因其效果佳、損傷小等優點,成為首選術式。當前,更多患者注重手術并發癥,自我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加,如何有效處理并發癥為眼科臨床重要課題?,F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白內障超聲乳化術85例,總結手術并發癥處理方法,以下回顧分析。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白內障超聲乳化術85例,共96只眼,均齡(66.32±7.14)歲,最大者83歲,最小55歲,女患者49例,36例男患者,其中7例雙側,78例單側;10眼并發型,老年型78眼,8眼外傷型;4眼晶狀體硬度Ⅴ度,Ⅳ度11眼,Ⅲ度35眼,Ⅱ度30眼,Ⅰ度16 眼。85 例資料有可比性,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實施球周阻滯麻醉,麻醉起效后于鞏膜隧道和角膜側作切口,取透明質酸鈉推注于前房內,分離水分層。針對Ⅰ度-Ⅲ度患者,實施原位快速劈裂,設定超聲負壓200mmHg,脈沖能量70-100%,35ml/min;針對Ⅳ度- Ⅴ度患者,實施攔截劈裂法,設定超聲負壓200mmHg,脈沖能量70-100%,35ml/min。將核使用超聲劈碎為小塊,乳化吸出,時間約12-135s。手術結束后縫合切口,并使用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結膜囊處,包扎患眼。術后一周,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日6次;術后二周,每日4 次。2 周后,滴注普拉洛芬滴眼液,每日3 次,共4周。
1.3 統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手術前,26例裸眼視力0.3-0.4,占比例30.59%;37例0.2-0.25,占比例43.53%;22例光感-0.12,占比例25.88%。手術后,77例裸眼視力達到0.5,占比例90.59%;6例為0.1-0.4,占比例7.06%;2例<0.1,占比例2.35%。手術后視力改善明顯,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并發癥:85例中,共有10例,并發癥率11.76%,其中2例前房出血,2例后囊膜破裂,角膜水腫4例,后囊膜混濁2例。
研究顯示,白內障病情特點決定手術必須具備切口小、術后散光小、康復迅速等,而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作為傳統技術,切口約10-12mm,切口較大,且術后患者角膜散光較大,康復慢,相比之下,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效果顯著,治療安全、有效。由于技術經驗、手術配合、操作水平等因素,術后患者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如前房出血、后囊膜破裂、角膜水腫、后囊膜混濁等,影響視力恢復。
(1)前房出血,多為虹膜出血或傷口出血,一般較少,對于出血較少者,包蓋雙眼,3d內可吸收[1];出血Ⅲ級者包蓋雙眼后,瞳孔區有凝血塊形成,施行前房沖洗術可控制出血。
(2)后囊膜破裂,主要原因為撕囊不連續,不良操作可使前囊膜的裂口裂開至后囊膜,具體原因有:第一,晶狀體皮質明顯混濁,部分皮質乳化為白色,缺乏紅光反射,在直視觀察下操作非常困難,導致撕囊失??;第二,撕囊過程中,截囊針壓迫切口,引起黏彈劑漏出,此時前房缺乏充足的黏彈劑,未充分壓平晶狀體囊袋,囊膜裂開;第三,部分并發陳舊性色素膜炎者,由于瞳孔后粘連,導致術前瞳孔無法散開,在直視下無法撕囊,致使撕囊失敗。除此之外,操作時損傷后囊,對晶狀體碎核進行抽吸時,負壓過高,且能量過大,誤吸后囊膜,引起破裂。處理方法:操作中需正確判斷玻璃體脫出及后囊破裂指證,包括晶狀體核驟然下沉或移位、前房加深及抽吸阻力增加等[2];一旦出現玻璃體脫出及后囊破裂,需立刻停止操作,并取黏彈劑注入后囊膜與核之間,發揮黏彈劑的隔離襯墊功能,對后囊膜進行保護;正確判斷核大小及硬度,若核硬,達Ⅳ級,需實施ECCE,避免晶狀體墜進玻璃體腔;如果前囊膜的裂口很小,黏彈劑注入后應封閉裂口,預防碎片及核墜進玻璃體腔,并減少前房灌注量,避開破裂處,超聲時應警惕有無玻璃體脫出,一旦出現脫出需立刻停止超聲。
(3)角膜水腫:發生原因為,第一,超聲乳化頭緊貼角膜,超聲能量消耗偏大,能量控制不佳,操作時間長等,均可損傷角膜內皮,引起水腫;第二,當晶狀體核Ⅳ-Ⅴ級時,超聲的能量非常高,且時間較長,角膜內皮易損傷。手術操作時需保持穩定前房,切忌“空超”,于囊袋內超聲乳化,適當使用黏彈劑,減少損傷,減輕水腫[3]。
(4)后囊膜混濁:手術過程中應連續環形撕囊,結合植入晶狀體的直徑大小,確定撕囊大小5-5.5mm,確保囊袋完整,且減少發生后囊膜混濁的幾率;植入緊貼后囊的凸型晶狀體或雙凸晶狀體,保證撕囊囊口的邊緣完全覆蓋晶狀體的光學部,囊袋內空間緊閉,對晶狀體的上皮細胞增殖和移行進行抑制,減少發生率;操作應輕巧、熟練,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損傷,減輕炎癥反應;對晶狀體皮質作完全清楚,且給予后囊膜拋光。
本研究中,85例經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視力改善明顯,并發癥率11.76%,其中2例前房出血,2例后囊膜破裂,角膜水腫4例,后囊膜混濁2例??傊?,臨床必須加大對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并發癥處理的深入分析,保證治療成功,減少并發癥,促進效果。
[1] 杜永卓.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并發癥的處理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8):122-123
[2] 劉德友,吳志兵,郭匡文.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并發癥分析處理[J].吉林醫學,2015,36(11):2328
[3] 朱俊東,謝麗蓮,陳文芳.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并發癥及處理[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