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芝
(吉林省長春市蓮花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勸農山鎮中心衛生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近年來的人性化護理主要以患者為中心,考慮到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的種種問題,護理人員積極為患者提供解決方案,并且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幫助其康復[1]。基于此,選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間收治的92例普外科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間收治的92例普外科患者進行隨機分組之后,觀察組46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在12~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9±4.5)歲;對照組46 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齡在11~57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2±4.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開展外科手術,符合普外手術分級標準;(2)所選取患者均知曉且同意本次調查研究;(3)患者無嚴重并發癥;排除標準:(1)患者同時行普外手術和其他類型手術者排除調查;(2)患者未知本次調查排除;(3)患者無嚴重并發癥。
1.2 方法:對照組行護理常規,護理時主要測量P、BP、R 并與麻醉師進行交接,必要時給予患者心電圖監護,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測。
觀察組則主要在常規護理模式下給予人性化護理:(1)病房護理。護理時應營造良好醫療環境,努力營造一種充滿人情味的舒適康復環境,定時給予病房通風保濕處理,始終保持病房空氣新鮮、床鋪整潔為患者提供良好康復環境。(2)心理護理。患者入院之后,其存在著嚴重的恐懼和心理緊張等不良情緒反應,因此可適當讓患者家屬進行探視,幫助患者疏導心理問題,消除其焦慮心理。(3)術中護理。協助手術醫師做好術前手術準備,協助患者選擇合適體位,告知患者手術注意事項,并且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手術過程中應詢問患者情況,并根據需求進行體位調整,選取柔軟墊物護理患者關節。(4)術后護理。患者手術之后必須給予疼痛護理,麻醉消失之后患者會感覺疼痛,耐心聽取患者主訴,給予相應護理方案,協助患者擺放體位,盡可能協助患者緩解疼痛。
1.3 觀察指標:普外護理效果評價:(1)顯效。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患者情緒、病情穩定,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生命體征恢復正常。(2)有效。患者疼痛時有發生,病情不穩定,臨床癥狀未消失。(3)無效。患者疼痛難以入眠,病情極不穩定。
護理滿意度評價: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發放調查問卷92份,回收92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或者[n(%)]表示,進行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本院分組護理,觀察組顯效24例,有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65%;對照組顯效18 例,有效19 例,無效9 例,總有效率為84.78%。滿意度評價:觀察組滿意例數41例,滿意度為89.13%,對照組滿意例數36例,滿意度為78.26%。疼痛評價:觀察組疼痛緩解良好37例,緩解率為80.43%,對照組疼痛緩解良好31 例,緩解率為67.39%。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疼痛緩解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物質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護理質量上越來越高[3]。普外科手術屬于常見臨床手術,但是患者在手術之后往往出現疼痛、心理障礙、護理依從性下降等問題。近年來提出的人性化護理模式,其主要是以患者作為護理的中心,醫護人員在護理的時候要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盡量使得患者得到最佳護理。護理人員則主要是實施人性化護理的主體,其工作的態度、護理技巧直接影響護理效果。
從本院的護理結果來看,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其護理總有效率達到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78%,而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為89.13%,而對照組僅為78.26%;疼痛緩解情況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39%。這一研究結果與何林平在普外圍手術期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的研究結果一致[2]。
綜上所述,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案,對于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緩解疼痛情況等評價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
[1] 朱志華,黃敏,王娜,趙紅玲.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30:5917-5919+5889
[2] 何林萍.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25:102-103
[3] 高艷杰.優質護理在普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09: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