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燕
(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貴州 貴陽 55000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慢性病住院治療的人數逐漸增多,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也變得尤為重要。慢性病一般具有病程長、療效不明顯的特點,有的患者持續終生,且老年慢性病患者年老體弱力不從心,在治療的過程中通常有嚴重的思想負擔,產生顧慮,過多的負面情緒和不同的心理狀態往往不利于患者的治療,于是本文針對對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特殊的護理,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注意溝通交流的技巧和語言藝術的應用,患者的心理狀態有明顯的轉變,對患者的治療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內科房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00例,其中男123例,女77例,患者的年齡在80~95歲之間,200例患者中有61例為糖尿病患者,51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43例冠心病患者,18例腦卒中患者,15例惡性腫瘤患者,其他12例。
1.2 方法:老年患者是一類非常特殊的患者人群,因此,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狀態,注意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和語言藝術的運用。
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注重與患者的溝通方式和語言藝術的應用,有193例患者有明顯的情緒好轉和態度的轉變,語言藝術引用的有效率為96.5%,其中有2例患者在長期疾病的折磨下放棄治療,在護理人員與其溝通后,患者重新獲得治療的信心,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直至出院。另外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因診斷為晚期腫瘤,未能成功轉變心理狀態。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醫學護理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護理人員不僅要熟練的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加強社會和人文科學的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下面具體介紹如何提高老年慢性護理的語言藝術的運用。
3.1 開設護理語言應用藝術學習班:開設護理語言應用藝術學習班是加強護理人員語言藝術的有效方法,通過聘請院外專家對所有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語言應用藝術和技巧進行培訓,時間為三個月,提高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語言的駕馭能力。
3.2 禮貌用語、尊重型語言:傳統的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常用患者的床號代替患者的姓名稱呼患者,這種交流方式往往會拉開患者與護理人員的距離,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對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護理人員稱呼患者的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老年慢性病患者多較護理人員年長,護理人員應有禮貌的給予合適的稱呼,患者也產生受到尊重的感覺,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同時避免矛盾的產生。
3.3 安慰鼓勵性語言: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一般具有病程長的特點,老年慢性病患者在頻繁的住院和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很多負面的情緒,如對病情本身的擔心和對家庭的負擔,再加上有些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子女長期的不在身邊,產生孤獨寂寞沒有安全感,態度較為悲觀消極,且部分老年人覺得會給后代帶來負擔,這些負面情緒導致患者失去自身治療信心,特別是一些惡性腫瘤患者,得知病情后的態度為消極絕望,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患者的情緒變換,并與患者的家屬和晚輩進行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及時的用一些安慰性的語言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多與老年慢性病患者以聊天和家常話的形式溝通,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和愛心。
3.4 委婉間接的語言:老年慢性病患者長期的受到疾病的折磨,有時會出現一些不愿為人一知的現象,如腦血管患者的大小便失禁,肢體行走不便等外觀癥狀,且部分老年患者的思想較為保守和傳統,疾病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心理負擔,有時護理人員一句無心的語言都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藝術,用委婉間接語言告訴患者可能發生的情況,讓患者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病情,同時可以給患者講解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患者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病情并接受治療。在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溝通過程中,還要盡量避免使用過多的醫學術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且針對不同的患者可以進行恰當的語言或者書面交流,幫助患者解除疑問。
3.5 耐心和氣的語言: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長期的疾病折磨和頻繁的住院治療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焦慮暴躁的情緒,由于病程的漫長和病情的反復,讓患者對醫院的治療效果產生懷疑,對醫護人員產生不滿和敵對情緒,此時,護理人員在護理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成為患者的不良情緒釋放的對象,護理人員要做好心理準備,以良好的專業心理素質應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避免與患者發生正面的沖突,并且要用耐心和氣的語言向患者解釋,消除患者的誤會,緩解患者的情緒。
3.6 有感情、有道德的語言:護理人員在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交流過程中,還要注意使用有感情的語言。護理人員要態度誠懇、大方、科學,大部分老年患者在聽力方面也會存在一定障礙,護理人員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語速恰當,必須保證患者能夠聽清和聽懂,同時,聲音溫和,內容嚴肅,同時還要配合適當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始終保持面帶微笑,恰當的時候可以用撫摸的方式給予患者安慰,有感情的語言能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和尊重,充分體現了護理人員的愛心又不失莊重。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交談內容應當與促進患者治療和康復緊密相關,患者在交流中感受到溫暖又對病情的治療充滿信心,并與醫護人員建立很好的醫患關系,這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有利的。
3.7 幽默的語言:幽默也是一種語言藝術,看上去與醫療工作沒有很大的關系,但在護理過程中,幽默詼諧的語言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與老年慢性病患者交流的過程中,有時一句幽默的話可能讓患者豁然開朗,走出心理陰霾,幽默的語言可以制造愉快輕松的氛圍,可以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暫時減輕痛苦,甚至可以幫助患者找到治療的信心,重燃生活的希望,因此幽默也是老年慢性病護理工作中的語言藝術。
近幾年來,醫患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應當加強語言溝通和交流。對本院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技巧性的溝通方式和語言藝術交流,結果顯示有效率為96.5%,193例患者的情緒在與護理人員的溝通之后有明顯的好轉,其中有2例在欲放棄治療的情況下,在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后重獲治療的自信,并積極配合治療至出院,護理的結果直接表明了溝通技巧和語言藝術的重要性。老年慢性病的護理過程中注意語言藝術的應用,能夠很好的幫助老年患者緩解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患者的滿意度增加,護理人員的自身形象也得以提升,語言藝術在護理過程中可以進行推廣和應用。
[1] 鄭翠紅,姜小鷹,肖惠敏.人口老齡問題與老年護理[J].莆田學院學報,2005,12(1):33-35
[2] 李錦花.老年患者的非語言護理溝通技巧[J]_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4:1
[3] 王朝霞,楊敏,王慧,等.護士情緒勞動表現策略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9,24(11):12,14
[4] 呂探云,楊英華,曹育玲,等社區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要.中華護理雜志,2010.36(8):565-568
[5]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