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賀
(開魯縣醫院骨科 內蒙古 通遼 028400)
踝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多由暴力導致,不同原因導致的骨折結果不同[1]。目前,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骨折的主要方法,治療效果明顯。本次研究共選取40例采取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患者進行分析,觀察其治療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采取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在(22-40)歲,平均年齡在(26.4±2.2)歲,其中開放性骨折23例,閉合性骨折17例,急診手術患者7例,其余患者在骨折的7d后進行手術。
1.2 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先進行常規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在手術中應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常規消毒,根據影像學檢查,采取不同的入路進行手術,先對腓骨重建固定,將影響腓骨復位的軟組織剝離,暴露內踝,觀察關節面,完成腓骨和其他踝部骨折的復位和固定,根據患者具體骨折情況予以空心螺釘或者鋼板固定。手術結束后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手術7d進行復查,并觀察患者的復位情況,隔天進行創口換藥,在手術后的3個月后進行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以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作為觀察指標,分析應用手術治療踝部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4 評價標準:臨床評價標準為[2]:①痊愈:治療后,患者的骨折恢復解剖位置,手術后半年踝關節活動良好,無并發癥發生。②顯效:治療后,患者的骨折基本恢復解剖位置,手術后半年,踝關節基本可以正?;顒?,無并發癥發生。③有效:治療后,患者骨折基本對位,沒有完全恢復到解剖位置,在手術后的半年踝關節活動受限。④無效:治療后,患者的骨折未恢復解剖位置,手術后半年,踝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有疼痛感。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1.5 數據處理:采用Excel表格對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并發癥情況進行分析與記錄,探討手術治療效果。
2.1 治療結果:40例患者經過手術治療,結果顯示,痊愈的患者有13例(32.5%),顯效的患者有24例(60%),有效的患者有2例(5%),無效的患者有1例(2.5%),總有效率為92.5%。
2.2 并發癥發生率:40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缺血性皮緣壞死有1例,感染的患者有1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
脛骨、腓骨和距骨共同形成踝關節,踝關節是人體負重較大的關節之一,一旦踝關節出現問題,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3]。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大部分患者在治療骨折時,效果不理想會出現疼痛、不能正常行走等癥狀,由于保守治療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手術治療是治療踝部骨折的最佳治療方法[4]。在研究中出現缺血性皮緣壞死主要是因為踝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較少,血液循環差,因此導致缺血性壞死出現,為了防止該現象的發生,可以在治療中加入活血藥物進行預防。臨床的大量實踐表明在手術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5]:①手術時機的把握:骨折后最佳的治療時機為骨折后8小時內,8小時后患者的骨折區容易出現水腫,影響治療效果。在骨折后越快進行治療,成功率越高,恢復效果越好。②預防感染:由于在清創中不徹底導致異物殘留,在治療后易出現感染,因此,在清除殘留組織時,要保證無菌操作,完全清除異物,降低感染的發生率。③關節探查:在進行復位前,要先對關節進行探查,當暴露關節后,對骨折部位機械能有效的探查,及時清除脫落的軟組織和碎骨組織。④選擇合適的內固定物:根據患者不同的骨折類型和機體的特異性選擇合適的內固定物,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40例患者經過手術治療,痊愈的患者有13例,有效的患者有24例,有效的患者有2 例,無效的患者有1 例,總有效率為92.5%。40例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1例為缺血性皮緣壞死患者,1例為感染患者。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應用手術治療踝部骨折患者總有效率高,并發癥發生率低,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具體臨床應用價值。
[1] 唐志良,郭建利.不同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4):1-2
[2] 許永,趙鳳朝.不同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4,(15):564-565
[3] 耿三從.32例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3):3151-3152,3153
[4] 周智罡,徐兵,任曉芳等.手術治療踝部骨折72例[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5):5-7
[5] 張海生.不同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婦女(醫學前沿),201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