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紅 高建宏 倪亞加 于娟娟
(1.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院,2.河北省廊坊市衛生局 河北 廊坊 065000)
前置胎盤是婦產科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嚴重的并發癥,如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處理不當,非常容易給母嬰帶來不利的影響。對于該類患者采用的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剖宮產終止妊娠,選擇的子宮切口的類型對于手術的效果具有十分關鍵的影響。如何設計合理有效的方法,避開胎盤是避免胎盤打洞造成大出血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剖宮產常使用的子宮切口方法為子宮下段橫切口,相對于子宮縱切口,這種方法具有自身的獨特的優勢特征。但是,這種方法在前置胎盤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PSY 切口作為臨床上新研究出來的一種方法,已有的臨床結果顯示該種方法能夠顯著地改善子宮下段橫切口方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母嬰的預后狀況。為此我院就此展開了全面的研究,具體過程以及結果如下。
1.1 臨床基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前置胎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剖宮產手術終止妊娠。62例患者中采用子宮下段橫切口方法開展手術的患者有36 例,采用PSY 切口方法開展手術的患者有26 例。62 例患者中年齡最小的為23歲,最大的為41歲,平均年齡為27.4歲。患者孕周最短的為34周,最長的為38周。同時,62例患者中中央型前置胎盤患者有36例,部分性前置胎盤患者有23例,邊緣性前置胎盤患者有3例。所有患者入院時均經過全面的檢查,其臨床癥狀符合《婦產科學》第7版中關于前置胎盤的診斷標準。
1.2 手術方法:PSY 切口組患者為采用PSY 子宮切口方法開展手術,具體的操作為:在手術之前,對患者開展細致的B超檢查,確定患者胎盤的位置以及走向,根據檢查的結果設計四線三點三段,采用PSY 切口方法對患者開展手術。S線主要是指經過患者宮頸內口中點的那條垂直線,S點是指S線和胎盤邊緣的交點,S段是指S點到宮頸內口的那段距離。P線是指S線左側距離其4.5cm 的平衡線,P點為P線和胎盤邊緣的交點,P段是指P點到宮頸內口的距離。Y 線是指患者S線左側4.5cm處的平行線,Y 點是指Y 線和胎盤邊緣的交點,Y 點是指Y 交點到宮頸內口的距離。PSY 線連接S、P、Y 三點的線,也就是患者胎盤邊緣那條線。PSY 切口的位置在PSY 線上方1-2cm 處。開腹之后對患者的子宮進行檢查,避開大怒張的血管位置,在S點上方1-2cm 的位置將子宮基層切開一個長度大約為2cm 的切口,同時沿著B 超下設定的PSY 線,在其上方大約1-2cm 的位置切開一個PSY 切口,并且沿河切口向兩側剪開患者的子宮肌層,采用皮鉗鉗夾住切口的邊緣,之后將胎兒娩出。
子宮下段切口組患者,具體的手術操作嚴格的按照《婦產科手術學》中規定的手術操作方法嚴格的執行。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手術中的出血量、并發癥情況等進行嚴格的觀察和分析。其中并發癥情況包括患者子宮切除發生率、子宮切口裂傷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以及新生兒貧血發生率等。
1.4 統計學處理和分析: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值方差,即的方式表示,對于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如果分析的結果有P<0.05,說明兩組數據資料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其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2.1 術中出血和并發癥對比:PSY 切口組26例患者手術中的平均出血量為376.8138ml,子宮下段橫切口36例患者手術中的平均出血量為401.4ml,對兩組患者術中平均出血量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有P<0.05,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同時,PSY 切口組26例患者中沒有1例患者出現子宮切口裂傷和子宮切除,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子宮下段橫切口組36 例患者中出現子宮切口裂傷的患者有6 例,發生率為16.67%,接受子宮切除手術的患者有4例,發生率為11.11%,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有P<0.05,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2.2 新生兒并發癥對比:PSY 切口組2例新生兒沒有1例新生兒出現窒息以及貧血等并發癥情況,子宮下段橫切口組36例新生兒中發生窒息的有5例,出現貧血的有0例,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3.89%,對兩組新生兒的并發癥情況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有P0<0.05,說明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PSY 切口技術在手術之前會根據B超的檢查結果,準確的確定患者胎盤位置以及走向,確定手術切口的位置。這種方法的切口主要是沿著胎盤的邊緣能夠有效的避免切開胎盤,減少手術中的出血量,同時避免手術操作復雜,胎兒娩出困難,降低了胎兒發生窒息的可能性。本次的研究可以得到PSY 切口組患者手術中的出血量、手術中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的低于子宮下段橫切口組患者的。這充分的說明了PSY 切口方法應用的前置胎盤患者的剖宮產手術治療中,能夠顯示改善產婦以及新生兒的預后狀況,是一種值得在剖宮產手術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的安全高效的方法。
[1] 王德智,羅煥,石一復,主編.中國婦產科專家經驗文集.沈陽:沈陽出版社,1994.271
[2] 石光,王淑雯.剖宮產術后晚期感染性大出血.天津醫藥,1985,13(5):277
[3] 陳平,鄧媚,陳君玉,等.胎盤邊緣切口手術對中央型前置胎盤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5:77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