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黑龍江 大慶 150076)
PDMS軟件的主要任務可以解決管道設計中的難點,并且又能解決各專業在設計中的關聯性。該軟件的基本功能有:
1.1 全尺寸(與實物等比例)的實體三維建模系統設計能力;
1.2 配備的可編程M acro語言--PML具有簡單易學,功能強大的特點
1.3 對于工廠設計來說,在規模上不受限制;
1.4 在同一個工程項目設計中,不同用戶可以同時存取數據;
1.5 在運用CAD系統設計時,可以和DXF和IGES數據格式自由進行圖形轉換;
1.6 為了適應硬件要求,數據結構在數據庫中可以壓縮到最小,并且具備周期性;
1.7 能夠根據規程、規范驅動目錄數據庫的設計能力;
1.8 多科目和多用戶的設計環境,提高了各專業的協同設計;
1.9 系統中具有確認碰撞檢查系統和設計相容性檢查系統,以及強大的三維碰撞干擾檢查系統;
1.10 具備相容和集成的設計數據;
1.11 系統在硬件運用上具有獨立性;
1.12 可以在設計結果中的二維數據和三維數據之間進行對比;
1.13 圖形文件可以通過Auto DRAFT模塊與AutoCAD軟件連接;
1.14 系統具有高級交互和全彩色色調的設計環境;
1.15 系統平臺可以為用戶提供了二次開發。
2.1 可以進行實時碰撞檢查:PDMS軟件在進行三維建模時,設計師可以把模塊的碰撞檢查與設計工作同時進行,這樣不但減少了精力的投入,并且還使工作量有限的減少。并且碰撞檢查比較的簡單和方便,只需要把相應的參數設置好,就可以實現系統自身的碰撞檢測功能。
2.2 各個專業在設計中協同更加便捷:總圖設計通常需要同時展開設計多個專業,二維平面設計方法是在各個專業間設計圖紙和互遞資料,把各專業的設計理念通過圖紙和資料傳達,通常情況下,一個項目中的圖紙和資料非常龐大,而對于PDMS來說,由于自身有統一的數據庫,所有專業的資料和圖紙都可以在同一平臺上看到,而這些是二維平面設計所做不到的。
2.3 圖紙生成功能強大:PDMS自身的圖紙生成功能非常強大,從而使成品的設計質量以及設計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施工圖生成后,成為了模型的投影。PDMS軟件的DRAFT模塊可以完成三維立體圖形和平面施工圖的生成。
2.4 實現工程可視化設計:在系統中,三維設計方法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設計成果和設計過程可以通過電腦屏幕形象的展現,而二維設計的表現方法只能通過圖紙來體現。三維設計還有比如動畫、圖紙、交互漫游和圖片等表現手法。
3.1 建立相關標準的數據庫
3.1.1 首先建立元件庫,在數據庫里,元件是最基本的元素。主要包括:各部件(管道、管件、支吊架等)的重量、尺寸和內徑等數據,這些原始數據可以從根本上保證管道設計的準確性。
3.1.2 螺栓庫是PDMS數據庫的又一組成部分,該部分決定了管線圖紙中標注的螺栓規格和螺栓長度的準確性,螺栓庫的建立完全是一個數字化的輸入過程。
3.1.3 等級的作用主要是把管道總結出來。由于化工管道采用的管線管件在不同環境中有不同要求,出現了管道壓力相同、管線尺寸相同但管線管件壁厚不同的情況。該問題可通過建立不同等級的方式解決的
3.2 管道建模
在化工管道和施工中,管道的布置比較繁瑣易出問題,這就要求在管道設計時,要考慮到對管線造成影響的多方面因素;需要特殊角度的彎頭來變向。PDMS軟件在進行管道建模時,用戶只用把管件的位置定義好,系統就會根據設置自動完成管道布置,并且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修改部分管件。所以在化工管道中使用PDMS軟件時,只要確定好特殊彎頭的位置和角度,就可以自動生成管線,同時還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化工管道設計時,對于區域中的每一條管線都要標注;而管道是由系統自動完成的,無法添加說明,這就須要在管線上手動添加標注。
3.3 管道支吊架建模
支吊架在化工管道設計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支撐管道;另一個是對管道的柔性進行調節。PDMS軟件在建立支吊架模板時,主要通過MDS模塊進行,其主要方式為模版式
3.4 材料報告輸出
PDMS有一個基本功能就是可以快速生成報告,并且為了方便使用,信息可以轉換成EXCEL格式進行輸出,尤其是像工程材料清單這樣的信息,可以按照系統的要求和預設的空間范圍進行輸出。PDMS軟件自身的功能將這一過程進行了簡化。設計人員只需要將相關重量輸入表格即可得出最終重量;還可與上次所出文件進行比較,找出重量變化的位置,從而明確其變化的原因。
化工管道設計中PDMS軟件的使用,可以使設計效率得到提高,減少對設計錯誤的修改時間,使管線設計和其它各專業的配合得到優化,從而使設計質量得到了保證、設計的成果能以更加清晰的方式表現出來。隨著PDMS軟件功能的完善和優化,將會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
[1]鄭重.PDMS在化工管道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0).
[2]豐晨琛,童寅.石油化工管道設計注意事項探討[J].化工管理,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