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萍(中海油(北京)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世界經濟整體增長乏力,世界石油市場供應持續寬松,國際油價進入新常態。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一員,一方面,宏觀經濟整體面臨下行壓力,另一方面,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石油嚴重依靠進口,2014年進口原油3.08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59.5%。油價的下跌給我國石油行業在投資、經營、管理等方面帶來諸多挑戰,如何應對挑戰,獲得新的發展突破,是石油行業需要解決的難題。
作為世界經濟血液的石油,近期價格呈現單邊持續下跌的特點,是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綜合反映。
首先,世界市場原油供應持續寬松。2014年全球石油產出增量達到過去34年以來的高峰水平。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分析,2014年全年全球石油庫存持續增長,其中四季度全球石油日均庫存增加40萬桶,這種供應過剩的情況在2015年第一季度仍然沒有改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2014年一直宣布不減產,且維持3000萬桶/日的原油產量配額。同時,由于美國頁巖油、加拿大油砂產量的增加,世界石油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更加凸顯。過去5年,來自美國的頁巖油成為石油市場最大增量。據EIA發布的《2015年年度能源前景預期報告》,美國原油產出前景樂觀,預計美國2020年原油產出規模會擴大42%,至1060萬桶/日,較2014年的預估提升了26%。原油產量增加,美國已經開始討論石油出口禁令,解禁原油出口,該機構還預計,美國原油出口將在2020年陡增至63萬桶/日。加拿大油砂投資熱潮推動該國原油產量大幅增加,據加拿大石油生產商協會(CAPP)預測,2015年加拿大油砂原油產量可達390萬桶/日。以美國頁巖油為代表的非常規石油資源產量增長,擾亂了世界石油市場供應格局。
其次,世界經濟整體下滑,能源需求的增速放緩。巴西、印度、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增長動力不足,經濟增長減速,對石油的需求減弱。中國作為最大原油進口國,其經濟發展對世界石油總需求增量貢獻明顯,但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高速發展,經濟增長“新常態”正在形成,石油需求將保持2%-3%低速增長。歐元區雖然上調了經濟增長預估,但是債務水平依然非常高。美國經濟復蘇緩慢,長期趨勢增長率已從3%以上降至約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5%,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將緩慢向前,不平衡加劇。
再次,地緣政治因素。由于烏克蘭危機,美歐與俄羅斯之間爆發了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打破了美、俄、歐三國之間的平衡。在供需面相對寬松的情況下,美國通過加大國內非常規油氣生產和放松對伊朗石油出口禁運,加劇了市場寬松態勢,影響市場預期,從而實現打壓油價的目的。俄羅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國,以石油作為國家預算與財政支出,油價下跌導致盧布貶值,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制裁俄羅斯目的。
供需不平衡、需求疲弱與國際政治因素的疊加,導致油價急劇下跌,其下跌幅度和時間將反映各方博弈底線。預計2015年國際油價總體水平較2014年將大幅回落,并在低位盤整,這就是油價新常態。
有分析稱中國作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是低油價的最大收益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認為,受益于油價下跌,中國GDP增速2015年可能因此提升約0.4%至0.7%。但是油價降低對國內石油行業來說,更多的是挑戰。
首先,由于油價下跌,石油企業利潤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導致企業盈利能力面臨巨大挑戰。石油企業主要利潤來源是上游勘探開發板塊,據統計目前油價已經跌至有些石油開采區塊邊際生產成本以下,如保持目前債務水平不變,則收入無法滿足企業整體支出需求。還直接導致油田服務行業利潤下滑。一季度,中海油服凈利潤較去年同期降低30.6%,利潤大幅壓縮。另一方面,中下游煉化業務,一直以來競爭激烈,利潤率低。由于油價跌速快、幅度大,可能發生產品剛投入市場即面臨虧損的現實。2015年一季度,中國石化利潤創近十年最低,同比下跌87.5%,說明低油價給下游企業帶來巨大經營壓力。
其次,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導致隱藏在高速發展背后的經營、管理問題凸顯。近年來,石油公司的大發展得益于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依靠生產要素的投入和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實現。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石油石化行業靠規模擴張和投資拉動的發展模式開始改變,管理粗放的弊端開始顯現,企業存在的成本居高不下、管理不嚴、執行能力不強問題逐漸暴漏。如何通過管理能力提升和生產效率提高,實現持續增長和盈利是國內石油公司面臨的重要挑戰。
再次,油價下跌導致石油企業擴規模和保收益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利潤水平大幅度下降,企業盈利水平降低,流動資金減少,整體投資水平下降,需大幅削減勘探、開發預算,對上中下游擴大再生產均產生不利影響。2015年度,國際大石油公司均確立了“控規模,提效益”的核心發展思路。另一方面,在國際石油市場新形勢下,我國的石油公司正處在發展上升階段,需要進一步增強實力,在保障效益的同時,穩健擴大生產規模,尤其是提高非常規油氣的勘探、開發能力,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因此,在保障收益的同時,投資具有高價值高質量的上下游資產也是必由之路,這一定程度對石油公司的投資決策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戰。
綜上,在油價新常態下,我國石油行業整體盈利空間下降,面臨提升管理、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的挑戰,企業需要在投資、利潤回報、庫存管控、原油加工量等方面嚴格把控。
油價新常態下,中國的石油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但是價格下行的外部壓力是診斷并解決內部問題的強有力刺激,是我國油企全面提升競爭力的外部機遇。石油行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在保證行業自身穩定發展,為國家經濟的增長提供保障的同時,勇敢迎接面臨的挑戰,科學調整發展策略,抵擋油價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是責任也是義務。
經驗表明,越是競爭激烈、風險大的行業,越應該保證上中下游相關業務的協同作戰,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抵擋價格下行、利潤收窄對行業的危害。伴隨油價下跌,中國經濟也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挑戰,以重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比重降低,直接導致石油石化產品需求增長放緩;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逐漸飽和,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成品油消費增速近年來持續下降,柴油消費2014年甚至站在負增長邊緣。在需求量下降的同時,原油粗加工產品的價值含量也開始降低,石油產品發生了量價齊降的局面。而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市場大多被國際大型石油公司占據。要擺脫這一不利局面,石油行業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延長產業鏈,實現一體化經營,增加產品的價值含量,以應對油價降低風險。
面對當前經營不利的局面,石油行業近年來快速發展過程中遺留的深層次管理模式問題、資產結構問題和競爭力不強問題逐漸露出水面,需要妥善加以解決,避免發生系統性、全局性風險。在整個行業不景氣中擁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并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保持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力改善:一是實施精細化管理,對于建成實施的制度、流程、標準嚴格執行,通過管理提升實現運營效率提升。二是要更加關注資產質量和體量的平衡發展,加強投資管控,投資高價值高質量的項目,資產優質化、輕量化是主要目標,如在石油新常態下,對于投資大、開發難、產量低的油田項目投資要非常謹慎,避免出現投資虧損的情況。三是加強成本管控應對不利形勢。通過壓縮運營費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的穩步增長。
在油價持續下跌的狀況下,很多經濟效益不好的石油企業或者一些規模較大的油田區塊因為資金、運營等問題,可能會通過出售增加現金流入,這個時候可以以較好的議價實施投資活動。另外,我國石油企業多為國家控股企業,在海外投資活動中能夠獲得國家的外匯儲備支持,全球能源市場的新常態為其實施海外資產擴張創造了重大市場機遇。
尋找標的的過程要對擁有戰略性資產卻陷入財務困境的石油公司和美洲、歐洲等油氣富集區均保持高度關注,并可以通過直接收購、合作開發等多種方式進行。通過并購可以實現產業鏈擴展,鞏固行業地位,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以自身的經濟效益為前提,投資決策要非常慎重。
科技創新正在成為支撐油氣行業發展的新動力,掌握并引領下一個行業周期發展新技術的企業將是市場的有力競爭者。憑借技術實力,國際大石油公司越來越多地走向地質條件復雜、開采難度高的前沿領域。
在此輪油價下跌,全球石油公司調整戰略方向的過程中,國際大型石油公司的技術領先和創新能力優勢也得以顯現。為提升競爭力,應對低油價挑戰,我國石油公司應加大技術投入,對石油開采全過程、裝備技術和石油煉制等各環節高精尖技術進行攻關,提高整體技術水平。但是,由于石油行業是高投資、資金密集型行業,技術研發的投入,要有針對性,不能過于盲目,要嚴格計算投入、產出比,降低投資風險。
雖然我國石油行業在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低油價的疊加影響下面臨嚴峻挑戰,但也看到了油價倒逼油企調整戰略方向、改善管理模式和立足技術攻關的動力和希望。石油行業只有勇往直前,主動適應新常態,著力提高資產質量和企業效益,全面提升管理和可研能力,才能在當前嚴峻形勢下取得新突破,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1]厲以寧,吳敬璉,周其仁.讀懂中國改革.新常態下的變革與決策[M],中信出版社,2015年3月1日.
[2]周仲兵,董康銀,李慧.國際油價或已進入新常態.中國石化[J],2012年12期.
[3]蘇均和.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趨勢和對策,宏觀經濟管理[J],2015年3期.
[4]王婧,陳蕊,霍麗君.新常態下的國際石油市場,國際石油經濟[J],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