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娟 于清秀 王含紅 闞朝暉 張亞莉(中國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測井公司,河南 南陽 473132)
白秋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斷層+巖性、低阻油氣藏,勘探評價難度較大。在早期的勘探開發中該區測井新技術應用水平較低,而常規測井技術對低阻油層的評價又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近年在該區域的勘探中較多地應用了高分辨率陣列感應、核磁共振等測井新技術,通過對這些測井新技術的典型曲線特征進行分析,建立了利用測井新技術對低阻油氣層評價的方法,提高了研究區域低阻油層識別準確率,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現了該區域勘探新突破,同時也為其它區域低阻油氣藏的勘探開發提供了依據。
由于泥漿濾液在儲層內的侵入作用,使得不同探測深度的感應電阻率,具有不同的響應特征,同時不同的儲層流體性質,對陣列感應電阻率響應的差異也具有不同的影響。因此,深入分析不同儲層、不同流體性質情況下陣列感應測井的響應特征,為建立陣列感應測井儲層流體識別模型,進行儲層油水性質的判斷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對高分辨率陣列感應測井原理和評價方法的分析研究,結合本地區和其他區塊的試油資料,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利用高分辨率陣列感應資料進行油水層的識別。
1.1 對于正差異幅度很小或基本重合的層段,電阻率較低,可結合常規資料進行解釋。如果微電極有明顯的幅度差,密度測井曲線表現為低值,SP負異常,則解釋為油層或差油層,否則解釋為干層。
1.2 通過三個不同垂向分辨率電阻率值的變化結合電阻率曲線徑向特征來判定油水層(尤其是薄層)。
油層:1英尺值明顯高于2英尺及4英尺值,變化較大。
水層:三個不同垂向分辨率電阻率值變化不大。
1.3 結合常規資料,通過單井縱向電阻率值的對比,利用2英尺或4英尺垂向分辨率測井值的絕對大小來判斷油水層。如果常規側向測井值很高,分辨率匹配后2英尺或4英尺測井值也較高,則為油層;如果常規側向測井值很高,而2英尺或4英尺測井值明顯偏低,則為水層。
1.4 泥漿高侵入造成的低阻油層的判斷
滲透性好的親水油層,泥漿侵入很深,會造成電阻率下降,利用侵入半徑的大小可以判斷侵入的深淺,及地層真電阻率情況,有效識別低阻油層。
2.1 核磁測井對儲層復雜孔隙結構的判斷
低阻油層一般具有雙孔隙分布特征,微孔隙和滲流孔隙并存。核磁測井提供的T2分布譜直觀地反映了孔徑與流體的特性,特別是束縛水信息,為低阻油層的識別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2 直觀識別油水層
利用核磁測井的譜峰位置和形態可直觀識別油水層。核磁成像測井資料在油層段,差譜有較強剩余信號,移譜明顯前移,標準T2譜峰靠后,尾部有拖曳現象;水層則標準T2譜峰靠前,尾部沒有拖曳現象,差譜信號不明顯,計算的可動孔隙較大;干層在標準T2譜上幾乎沒有可動流體信號,只有粘土孔隙。
2.3 長、短等待時間疊合識別油水層
利用核磁測井的長、短等待時間譜峰及長、短回波間隔譜峰疊合,長、短等待時間譜峰有幅度差的則為油層,基本重合的則為水層。
通過對高分辨率陣列感應及核磁共振成像測井技術的曲線特征進行分析,結合常規測井技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低阻油氣層識別方法,提高了對本區儲層的認識和儲層流體性質的識別能力,尤其是對于低阻油層的識別,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南X井為白秋地區的一口探井,構造位置位于魏崗與白秋地區交接部位魏X井北斷塊,該區塊原有三口探井,試油中有多個層段見油但一直未獲得工業油流,該斷塊的勘探一直未獲得突破。
南X井完鉆后除常規測井資料之外,還錄取了高分辨率陣列感應測井和核磁共振測井資料。綜合兩種資料將該層段解釋為油層,試油日產油4.23噸,含水10%左右,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實現了該斷塊的勘探新突破,同時也為白秋地區其他區塊的勘探提供了參考依據。
4.1 通過對白秋地區高分辨陣列感應、核磁共振等測井曲線分析,明確了該區油水層的測井新技術測井響應特征。
4.2 建立了測井新技術評價低阻油層的評價方法。
4.3 利用測井新技術對白秋地區新井進行評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現了該區的勘探新突破。
[1]肖立志.核磁共振成像測井與巖石核磁共振及其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王巍.南陽凹陷復雜斷塊的解釋方法及應用[J].河南石油,2003,16(1):17-19.
[3]曾文沖.油氣藏儲集層測井評價技術.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