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平(金沙縣環境保護局,貴州 畢節 551800)
農村地區的水環境指的是廣泛分布在農村的湖泊、河流、水庫、池塘等地表水、土壤水,以及地下水的總稱。由于起著調節旱澇雨洪的作用,水資源因而成為了農業重要的生產支柱。然而近些年,隨著工農業建設的全面推進,給農村地區的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水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在導致糧食減產的同時,對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在此種形勢下,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來有效解決農村地區存在的水環境問題,已成為亟待政府部門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貴州省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工農業朝著粗放型的方向發展,農村人口數量急劇增加,再加上對江河流域無節制的開發,導致河道水量減少、水體污染嚴重等問題的發生,極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分析貴州省的實際情況,其農村地區水環境污染嚴重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 生活污水產生的污染。在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然而現階段,貴州大部分農村地區缺乏完善的環保基礎設施,也未能建立起污水集中處理系統,導致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經過處理便被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等水體中,一同倒入其中還包括一些無法降解的固體垃圾,嚴重危害了當地的水環境。
1.2 工業廢水產生的污染。貴州省的工業生產大多以紡織、化工、電子為主。由于缺乏完善環保制度的約束,一些工廠在未經任何處理的情況下,便將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例如在貴州省都勻市,原位于老貓沖的都勻蠟紙廠由于環保意識不強,向曉河、劍江等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生產廢水,嚴重污染了工廠周邊的水體資源。
1.3 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貴州農業以水稻、玉米等為主,為促進產量增收,通常會采取施肥、噴農藥的手段。然而,由于缺少科學的農業生產力指導,再加上農民的知識水平有限,因而導致農藥化肥不合理使用現象頻繁出現,對地表水及地下水均造成了嚴重污染。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農村地區水環境的污染問題愈發嚴重,對農業生產及農民的生活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1]。為有效解決農村水環境問題,就需要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根據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及特點,從治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向出發,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案。
2.1 加大對污染源頭的控制力度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水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污水未經處理排放,畜禽的糞便及生活垃圾亂倒現象十分普遍。在此種情況下,環保部門就需要就水環境的污染源頭展開全面控制。首先,加快污水收集管道以及溝渠的建設,使生活及工業上的污水能匯集一處,接受統一處理;其次,增設垃圾箱、垃圾站等垃圾收集體系,防止出現垃圾亂倒的現象;其三,進一步規范農村的畜禽養殖,在遠離水環境以及居民住宅的地方建立起畜禽糞便堆放及處理場所,有效避免含有畜禽糞便的污水流入地表水體中。
2.2 采取與農村相適應的治理模式與技術
由于農民的居住地較為分散,再加上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導致農村地區的水環境問題不容樂觀?;诖耍瑸橛行Ы鉀Q水資源污染問題,就需要有機結合分散式與集中式的處理模式,加大價格低廉、管理簡便的污水處理技術的開發應用力度[2]。在污水濃度較低,且農民集中居住的平房地區,主要采用生態處理、厭氧處理等方式,并合理利用氧化塘、人工濕地、土地滲透以及多級厭氧等水環境處理技術;在污水濃度較高且污水量大的樓房住宅區,為保證出水的效果,可采用動力集中式的污水處理方法;而在一些難以有效收集污水的地段,則可利用庭院式自然處理技術及小型一體化處理裝置等對污水進行有效處理。
2.3 建立健全的運行管理體制
缺乏健全的環境治理運行管理體制為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再加上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還存在運行資金與專業技術型人才不足的問題。因此,為有效治理水環境污染問題,也避免出現污水治理設施無人管理等問題,政府部門就需要建立健全的運行管理體制,全面貫徹并實施分戶管理與統一管理的模式。在這一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模式中,政府負責對集中式的治污設施展開統一的運營管理,而對于分戶的治污設施,則可實行“誰使用,誰管理”的模式。
2.4 加強對農民生態環保意識的普及
針對農村環保意識不強的現狀,相關部門可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群眾深刻地意識到水環境污染對農業及自身身體的危害。除普及科學種植、水生養殖等方面的知識外,還應組織專業的科研技術人員指導農民正確、合理使用化肥與農藥,達到降低農業生產投資,減少對水環境污染的目的。
綜上所述,農村問題已成為政府的工作重點,因此,我們需要對農村地區水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展開深入探討,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污水治理手段與治污設施管理制度,在加強對農民生態環保意識普及的基礎上,充分保護農村地區的水資源,從而促進農村經濟不斷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1]肖勤.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其治理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0(01):125-126.
[2]黃山松.我國農村水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工程與建設,2014,22(02):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