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文法與經濟管理學院,山東 東營 257000)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群體發展迅速,數量不斷增長,已經成為企業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群體,根據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中小企業大約1500萬戶,占到企業總數的95%以上,其產值也占到我國GDP的60%。
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問題也確實存在,據統計局調查顯示,用工成本上升已經成為了中小企業經營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同時,大多數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還停留在傳統的人事管理階段,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基本還依靠企業主的文化、理念、經驗等方面,短期內還不能對企業發展形成大的助力和貢獻。
基于這樣的現狀,針對中小企業,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外包能夠比較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
1.1 中小企業界定
各國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而言,是通過定量和定性兩種指標來確定。定量指標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員工數量;二是資產或資本總額;三是一定時期的營業額(通常是一年)。定性界定標準也稱為質量界定標準或地位。定性界定標準,即從企業的性質方面提出中小企業界定標準。定性標準對企業規模的界定主要側重于企業的獨立性、市場份額、融資方式以及保護行業內的競爭等方面。定性標準的核心有三個:獨立所有、自主經營和較小的市場份額[1]。
1.2 人力資源管理外包
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就是企業從當前或未來的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本屬于企業自身的管理職能且不屬于核心的職能出讓給專業化的組織或企業進行維護管理,企業以此從紛繁復雜的日常事務解脫出來,集中精力和資源實施企業核心業務發展,提高效益[2]。
2.1 核心業務被外包風險
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旨在為企業的發展創造空間和積蓄能力。中小企業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指導思想,是將企業非核心、事務性工作交由外包服務商管理,從而騰出更多的資源和空間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目前中小企業對于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的認識還存在局限,不能完全辨析二者之間的關系,導致出現可能將企業核心業務外包出去的風險。一旦企業的核心業務被外包,企業很可能將在行業或市場中失去發展優勢,從長遠看,企業對其核心競爭力的掌握失控后,若想重新確定其核心優勢,將會付出高昂的成本,損耗企業的元氣。
2.2 經營價值外溢風險
信息泄露和人才流失是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外包過程中的價值外溢的重要因子。
信息泄露可能從中小企業內部和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服務商兩方面造成。由于中小企業的內控機制不健全,造成內部管理人員及組成人員保密意識不強,在實施外包過程中,導致企業核心信息外泄,對企業發展造成巨大隱患;對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商的選擇,應建立在科學縝密的考評體系上,并注意防范外包商泄露企業核心信息的風險。
中小企業還應建立核心員工保障激勵體系,關注并激勵員工,尤其是技術和管理人員。這類人員的流失,勢必會帶走企業核心技術和經營信息,使得企業陷入被動,甚至面臨倒閉。
2.3 管理文化沖突風險
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必然已形成一套獨有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模式,經過市場競爭考驗,被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層所接受、認可,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無疑,管理公司派駐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必須接受來自企業各方利益、管理公司利益和自身利益沖突的挑戰。
3.1 精準定位企業核心業務
中小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外包之前,需指定一個詳細周密的戰略規劃,明確不同時期所要達到的相應的目標。以戰略目標的明確指引為基礎,精準遴選核心業務,有效剝離非核心業務,從而明確人力資源外包的范圍,遵循清晰的路徑模式不斷實施。
3.2 有效建立企業保密機制
在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工程中,中小企業為有效規避商業機密的泄露問題,應從這幾方面著手搭建保密機制:按重要程度分級管理企業信息,核心業務信息嚴格加密;建章立制。建立相應的保護制度,采取積極的技防手段,防患于未然;實施要害部門和管理崗位管理,圈定企業核心信息的知情者范圍;信息化、電子化技術的輔助應用提升企業核心業務信息的安全級別。
3.3 科學甄選優質外包服務商
3.4 周密簽署外包協議
3.5 健全外包績效評估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是舶來品。國內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及理念正逐漸從簡單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轉變,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和理念還正處于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階段。中小企業在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的過程中,應及時探討和總結出現的新問題,配套應對策略,在充分考慮企業發展特點和戰略要求的基礎上做出適當調整。
[1]李闊.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外包模式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1(1):3-4.
[2]夏可卉.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外包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