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湖北 荊門 448035)
最近幾年以來,水泥工業在技術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表現在三個重要的技術出現:首先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問世的預分解窯技術、其次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取得的關于粉磨節能技術的跨時代突破、最后一次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投產的初特大型水泥工藝線,這三個關鍵的技術突破是水泥機械設備舉世矚目的技術飛躍。水泥機械設備如此飛速的發展,帶來的是相關技術和生產裝備的顯著提高。目前我國水泥工作已經發展得很大卻不夠,我們要實現其變強,首先應該全面的分析當前的形式和技術現狀。
水泥機械行業的發現,在我國表現的發展現狀,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水泥機械的銷售明顯迅速增加,只不過生產和銷售之間出現了銜接問題,以至于產品在產量上出現嚴重的回落,而跟不上銷售的增長。這一銜接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受到了銷售市場疲軟的不良影響,以至于銷售水泥機械的困難越來越多,銷售受阻。第二,水泥機械的發展存在區域差異,有優勢的區域突出。一直以來,我國的水泥機械的產量的發展現狀就是“東邊高而西邊低”。并且東邊的水泥機械產業存在十分明顯的優勢,如果想要合理的調節區域差異的不良影響,就應該優化機械生產的區域布局,可以采取對弱勢的技術幫助和技術指導、擴建劣勢區域等措施,盡最大努力維持區域平衡發展。第三,全面展開水泥機械的標準化工作。在全國建立統一的產品標準,并且不斷的完善形成水泥機械產品的全國標準體系。三年前,我國相關部門發布了第一個關于水泥裝備的國家標準文件,并且文件從2012年十月開始實施。
這里說的水泥機械相關參數主要有兩種:結構參數和工作參數。首先說說結構參數,具體包括各個部件的尺寸和形狀,以及零部件彼此之間是怎么連接起來的。在水泥機械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就應該結合操作實際,設計最合適的外觀形狀、選擇最佳的組裝、計算出最合理科學的部件尺寸。這是確保機械設備高效工作的前提條件礎。再談談工作參數,工作參數有兩部分含義,一部分是各個零部件在設備運作時的運行參數,另一部分是設備整體的運作功率以及生產能力。在選取工作參數的時候應該以滿足最大生產要求為基本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盡量減少運作的能耗量。
任何的設計者都會把自己的作品當做藝術品,水泥機械制造也不例外,應該盡可能的設計的比較美觀,符合大眾審美觀。這樣的機械設備不僅能滿足前文中提出的生產效率高、能量損耗量低的優點,還滿足美觀大方的整體外形優勢。通常來說,大型設備在工作時會產生很大的噪音,對工作人員的健康有不好的影響,所以設計大型機械時,消音功能也需要重點考慮。
水泥機械制造業近幾年以來,在我國表現出了快速的發展形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帶動了水泥機械制造的需求,過去水泥機械制造表現出來的賣方市場成功的轉型成為現階段的買方市場。這是一種制造技術水平不夠而造成的能力過剩現象,將我國水泥機械制造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表現的淋漓盡致。水泥機械制造業出現了整個行業前所未有的產業發展瓶頸,正是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各個結構性的矛盾和問題。我國現有的水泥機械產業要想突破當前的發展瓶頸,就要不斷開拓創新,結合實際的工程項目努力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把機械生產同實際需要緊密的結合起來,走一條持續發展的改革道路。
將設備的運行可靠性放在首要位置,生產質量高的機械產品是當下水泥機械設備發展的必經之路。如今,我國有幾家做得好的水泥機械制造企業已經在國際上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對全球水泥機械制造業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并且處在不斷向上爬坡的品牌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眼下最重要的便是產品可靠性,甚至不惜增加生產成本也要充分考慮。因為產品可靠性是品牌名聲的保證,只有保證了整個品牌的可靠性,企業才能得以長期發展,帶來長遠的企業經濟效益。反過來說,企業如果為了眼前利益,與其他企業采取價格戰的競爭形勢而不斷壓低生產成本,這絕對是不能長久的計策,最終會帶給企業很惡劣的影響,企業萬萬不能采取。我國的水泥機械制造雖然并未在技術上領先于其他國家,但是對于國內外基本的用戶需求都是可以滿足的,生產成品也無可厚非成為世界先進的機械裝備。我們一定要精益求精,提高產品生產質量,這也是目前我國水泥機械制造與國際頂級水平之間的差距。只有堅持做品牌,創知名度才能換取國際客戶的認可和信任。
總而言之,社會進入新的時代,21 世紀的今天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展望,接下來的經濟改革仍然不會給水泥機械制造行業寬松的經濟環境。關于這一社會經濟背景,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時刻準備著去應對水泥機械制造將要面多的任何復雜困難的問題。除此之外,水泥機械產業的買房市場形勢已經成型,有很大可能會帶來一場經濟上的大范圍調整。所以,應該積極地面對新形勢的挑戰和壓力,抓住改革的機遇,建立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1]費豪文.我國水泥生產工藝與設備的發展分析[J].科技資訊,2011(29):139.
[2]郝慶,黃甫懷陽.水泥生產線設備監理過程各階段工藝研究[J].機電信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