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高級職業學校(224000) 馬青平 ●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發展為什么不平衡,學生個體之間為什么會存在差異,現在學生的學習數學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帶著這些疑問,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調查本人有如下發現:
惰性心理是一種不求上進,無所事事,消極怠工的不良心理狀態,有些學生未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缺乏競爭意識,在競爭面前甘拜下風,尤其是學習上失敗后,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因而喪失成就動機,從而養成惰性心理.
一是未弄清題意,未認真讀題、審題,沒弄清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未知條件,哪些是直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需要回答什么問題等;二是未進行條件選擇,沒對問題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對比、篩選,就急于猜解題方案和盲目嘗試解題;三是忽視對數學問題解題后的整體思考、回顧和反思,包括“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么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能遷移等等”.
定勢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它影響解決問題時的傾向性.
在較長時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序影響下,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穩固的習慣性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程序化、意向化、規律化的個性思維策略的連續系統——解決數學問題所遵循的某種思維格式和慣性.
有的學生還沒有學習數學之前,聽別人說數學難學,就產生了畏懼心理.這類學生一般害怕困難,缺乏創新,進取精神.
1.教師角色要轉變
教師要愛學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你對他的關愛,愿意將心中的困惑告訴你,同時要和他一起面對困難,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能輕視你的學生,要尊重他們,和他們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系,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多賞識你的學生,讓他們有成就感,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做到由原來的被迫學轉變為主動學.
2.教學模式要轉變
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能采用填鴨式教學,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吸引你的學生,引導你的學生經歷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回到實踐中驗證結論的正確性這一完整的過程,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這樣有利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的學生由于數學基礎差,對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師的耐心、細心和教學方法的轉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做到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3.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興趣是希望掌握知識與學習活動積極歡樂的心理狀態,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更有人說:興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師.正因為如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1)活用現代教學手段,活躍課堂,從感官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活力、絢麗的色彩、美妙的音樂,將干巴巴的說教變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變得具體,靜的變成動的,虛幻的變成真實的.既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又能將學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來,使課堂也活起來.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學習數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由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思維境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而數學來源于現實,應用于現實.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用現實中的數學問題來創設問題情境,把例題生活化,讓學生易懂易掌握.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學數學是有用的,無形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3)巧設懸念引起認知沖突,給予成功的滿足,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欲望是一種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4.開展各種心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學法指導雖然我們可以慢慢的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但數學有其枯燥的一面,我們不能僅憑學生的熱情來教學.因而,在日常工作中,針對學生一些不良的心理表現還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指導,不僅要注意教學方法,也要注意學法指導.
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不斷地探索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狀態,加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從而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1]徐濤;學習不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對策[J];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2]駱伯巍,陳家麟;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衛生學成因及矯正[J];教育評論;2002年02期
[3]丁立紅;初中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趙微;對學習障礙原因探究的方法學探討[J];中國特殊教育;2002年04期
[5]林革;淺談數學焦慮的成因和調控對策[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