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勝 ■六安市葉集通達公路養護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六安 237431
精益模式最早是在20 世紀50 年代由日本豐田公司創立,并因此積極影響了歐美甚至全球制造業的生產管理方法和體系。精益模式是指以少投入、少消耗、高效高質量的進行利益獲取和效益提升。精益模式管理理念是使得企業的利潤最大化,而管理的方法是通過對浪費行為的杜絕來實現成本最低化。企業的很大部分目標是賺取利潤,但利潤豐厚并不能代表企業有競爭優勢。真正的優勢企業,是有著對外開拓和對內成本控制兩方面能力的。精益模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正是對于進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也正是因此,對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將是改進生產經營,降低生產成本,推動企業良性發展的有效措施。
精益模式的思想最早是在20 世紀90 年代由丹麥學者引入建筑行業的,精益模式在公路工程中應用還是有一定難度,而且和傳統的精益模式運用有這一定的區別。由產品和固定的人來生產形成的精益模式在現今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不斷的改變和完善的形勢下,也有了更好的應用基礎。
大多數公路建設所運用的仍然是推動生產方式,各個簽訂合同的項目部就自身項目情況來進行獨立建設,這就造成了在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各個工序的推動中,物流情況和信息流情況都是相對分離獨自進行的,這種情況使得大量的庫存囤積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從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而精益模式主要是以拉動式的生產方式來運行,各個簽訂合同的項目部根據業主的要求來對產品進行施工。這樣在整個工程建設施工過程中,由后一道工序向前一道工序進行拉動,就把整個工程的物流和信息流相結合起來,這樣就保證了庫存不至于過多閑置浪費,同時還保證了施工流程是連續性,也避免了等待的浪費。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各項目部,甚至各個標段都會出現以自我利益為重,同時還希望供應商、承包商弱化他人利益,強化自身利益,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而精益模式在公路工程建設中有著獨特的發揮空間,它是以產品為流水主線的,以生產工序為線索,并將合同項目部和供應商以及承包商戰略性統一,形成相關聯的供應鏈。這樣使得整個系統方面都能夠優化目標以做到降低互相協作過程中產生的成本費用,同時也保證了各方面統一穩定的需求和供應。使得各方面企業都將成為合作共贏的伙伴,并能夠合理的分配利潤、共享成果。
傳統的公路建設,人力制度方面主要是雇傭為主,強調的是個人工作分工并高效完成,突出的是單獨的行為和價值體現,而對于工作流程和工序的連續性并沒有重視,使得工程項目斷斷續續,不夠完整。而精益模式對于公路工程建設人力方面也有這新的作為,在各個專業進行分工時,強調的是項目的寫作和精簡的業務流程,對于不必要的核實查驗工作、業務中的浪費等等都將消除,以做到這部分成本的控制。將流程進行精簡,這樣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繁瑣程序的成本浪費,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體現價值所在。
傳統公路建設許多時候認為某些質量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相應管理部門也做出了可允許的不合格比例或者質量水平要求,這其實歸根結底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方式,一旦因此出現問題將帶來很難預料的后果。精益模式在公路工程建設中,遵循組織權限下放并保持互相之間的協作關系,使施工人員自身認識到質量問題可自我把控的重要性和責任感,這樣施工人員就就可以控制產品質量,避免了事后再檢查補救情況發生,這是可靠可行的。
傳統人事管理中強調是等級層次,基本屬于權力集中制,所有的指揮權決策權以職能部門為基礎都統一在高層領導處,這屬于靜態組織結構。這就有種個體人員屬于附屬職位的不合理狀態,這使得工作人員失去積極主動的態度。精益模式在公路建設中對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主要是激發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協調發展,分散下放決策權,并以團隊為單位動態的進行協調組織。員工并不是需要完成任務的工具或設備,將獲得更高的自主性,同時也將改善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也將對工作效率形成積極的影響。
公路工程有著獨特的特點,施工環境復雜、施工生產困難等等,而運用精益管理模式引進公路工程施工中,對于公路工程項目能夠以短工期、高質量、低消耗的標準以完成預定目標。
客戶的要求是最高的目標。這就要求在設計階段就要合理的把客戶要求融入進設計中,盡量的滿足客戶的要求,以達到高度的滿意。設計施工階段可以將設計和施工進行整合,實行并行工程,如有意外可以及時的進行重新設計或優化,這樣保證了實時糾錯和可靠的流水線支持。設計施工階段,也歡迎客戶參與到監督檢驗過程中來,將工程信息公開透明化,接受公眾和客戶的監督。由客戶提出要求完成的設計,一般都是滿足市場需求和人們特色化需求的,這樣就避免了部分缺陷產品的產生。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相關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進行良好的互動管理,就預算體系和細化的分解指標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制定,互相約束以保證資源合理分配并形成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節約。
公路工程施工是周期一般都很長,施工組織必不可少的要把開工年度的計劃安排做到位,還需要對于之后年度的工程進度、資源分配利用等方面都計劃好。對于各個工程不同節點之間的開竣工都需要進行提前的計劃以做到全過程、全局化的連續性。工期計劃中需要采取計劃與控制協調結合制約的體系模式,以使得計劃有效實施并成為確定成功的標準,同時使得控制能夠在工程進度及其他方面有所偏差時,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重新計劃,最后能夠使得任務管理和流程管理能夠有效的形成控制體系,提高計劃的可靠性和可完成性。
在公路工程中,現場管理是不容忽視的環節,對于區分和處理資源、制定規矩和標準、清掃現場、保持并改善現場環境等等各個方面組成有機的整體,以有效地消除資源浪費,同時也提升管理水平。對于道路基層、面層材料、預制板生產,道路橋梁施工機械設備維護保養等等,通過有效的現場管理,工作效率將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減少了消耗,這樣對于材料的重復實用率、設備壽命、以及員工素質都有這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對于企業形象樹立也有著一定影響。
在公路工程中,能夠穩定生產是關鍵,對于過程中“變化”的處理尤為關鍵,在產生變化的同時依然要保持工作流程的持續,以實現均衡生產。這就要求能夠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來對工程項目進行動態管理,尤其對于工期縮短中各工序銜接時間的控制;不具有銜接的工序,要合理進行平行安排,充分利用空間和時間的錯位關系;對于工程中設備與工人能夠合理安排,保持最佳配比,調動員工積極性;工期工序要合理、科學,保證效率和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搭配安排。
相對建筑業來說,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益模式的應用在國內公路交通行業中尚在起步探索階段。本文通過公路施工自身特點及精益管理模式的初步分析,從思想觀念、管理模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公路工程施工引入精益模式需要完成的轉變和過渡,在此基礎上,對精益模式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作了相應闡述。
[1]李麗.公路工程施工的特點[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9(10):79,81.
[2]沃麥克(美)編.豐田精益生產方式.中信出版社,2008.
[3]覃革軍.淺談建筑企業的精益管理[J].廣西城鎮建設,2009(10):33-35.
[4]閔永慧,蘇振民.精益建造的理論特點及應用[J].集團經濟研究,2006(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