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戰略,給我省高等教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目前我省的高等教育中,依然存在專業設置不合理、區域院校分布不均衡、校企合作較少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沒有突出船舶工程、港口物流等涉海專業的特色。山東半島作為我國最大的半島,地理條件非常優越,擁有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的發展潛力巨大,而且山東海洋文化的歷史超過6500年,近些年舉辦的青島奧帆賽、中國水上運動會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海洋經濟的發展。
山東半島共有7所院校開設了26個涉海專業,中國海洋大學就有12個專業,高職院校的涉海專業中,大多是水產養殖、水上運輸、港口運輸等,沒有海洋高端產品的相關專業,在傳統的高職院校教育中,主要以機械制造、工程類的專業較多,僅有的涉海專業是水產養殖、港口物流等傳統的專業。海洋生物等現代高端產業存在很大的空白,在人才培養上,主要以研究生和本科生為主,缺少縱深的人才培養,沒有專業集群的優勢,各個院校的獨立性較強,沒有明確的高校分工,涉海專業的重復率較高,而且培養的人才自身素質較差,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近些年來,山東半島海洋經濟迅速發展,在全國海洋經濟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其中海洋漁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增加值,已經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在我國經濟重要的轉型時期,海洋經濟的發展體制和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為了快速的發展海洋經濟,必須重視自主創新的能力,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提高山東半島海洋經濟核心競爭力。
隨著山東半島海洋經濟的發展,海洋工程建筑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港口碼頭的建設、海底光纜的鋪設,都屬于海洋工程建筑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海洋工程建筑業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物質基礎,才能夠快速的發展經濟,海洋工程建筑業即屬于涉海專業,又屬于建筑業。近些年山東半島海洋經濟的發展,對海洋工程建筑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建筑業的發展,考慮到海洋工程建筑業的特殊性,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海洋工程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最大程度上減少海洋工程建筑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提高了建筑業的標準。由此可以看出,涉海專業對建筑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供大于求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而海洋工程建筑業,剛好提供了一個新興的市場,只要做好統籌工作,必然能夠為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臺階。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筑業的設計和使用標準,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由于涉海專業的特殊性,海洋工程建筑業的標準必然要高于普通的建筑行業,這對于提高我國建筑的設計和使用標準,具有很多的促進作用,而且在實際的設計和施工中,要充分的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
我國的海洋類院校有很多,在涉海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中,可以充分的參考和借鑒那些院校成功的經驗,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如根據國家的戰略,院校可以成立相應的研究機構,對重要的海洋產業技術進行研究,對于這樣的發展方式,地方政府必然會給與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最終形成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多年的海洋經濟發展經驗表明,海洋職業技能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斷完善高等教育體系,調整教育設置,創新教育模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設涉海專業教學基礎設施,才能夠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保證海洋經濟發展中,具有足夠的核心競爭力。
據相關的統計調查表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涉海專業中,主要集中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上,沒有充分重視高職人才的培養,導致了職業技術人才的缺失,而技術研發人員的數量較多,但是大多沒有足夠的研發能力,要想很好的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加強高職涉海專業的建設,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職業技能人才,同時在重點院校中采用精英式教育,打造一批具有足夠研發能力的人才。在實際的高職涉海專業建設中,可以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建設針對性的專業,如在煙臺、威海等地區的高職院校中,加強生物制藥、水產養殖等涉海專業的建設,在東營、日照等地區的高職院校中,加強機械制造等涉海專業的建設,而在青島等地區的高職院校中,加強海洋工程建筑業等涉海專業的建設,在濰坊等地區的高職院校中,加強食品加工等涉海專業的建設。這樣利用每個地區的地理優勢和文化特點,針對性的建設涉海專業,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能夠優化資源的配置,形成地區性的產業集群,對于整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近些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地區的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如青島、煙臺地區的旅游相關產業,在國內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而人才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目前山東半島的院校中,涉海專業的建設較差,大多是傳統的海洋基礎產業,高新產業很多還處于空白,嚴重影響了山東半島海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要想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加強海洋工程建筑業等涉海專業的建設,在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帶動建筑業等其他產業的發展。
[1]譚欣欣,張金平.藍色經濟發展模式定位研究——以煙臺市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3(02):8-11.
[2]徐玉梅,劉憲亮.論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倫理文化建設的功能及意義[J].中國證券期貨,2012(05):185-186.
[3]侯曉靜.國外海洋產業發展戰略對中國的啟示——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優勢產業培育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1(22):17-18.